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安光所激光技术为“嫦娥”成功“落月”提供保障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所2013-12-18 我要评论(0 )   

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虹湾区成功实现软着陆。安光所在此次登月任务中承担7500N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对CE-3激光敏感器影响分析课题任务,研究论证了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场对...

  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虹湾区成功实现软着陆。安光所在此次登月任务中承担“7500N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对CE-3激光敏感器影响分析”课题任务,研究论证了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场对着陆探测器的激光测距和激光三维成像的影响与校正,在“嫦娥三号”安全软着陆地点的选择和月表激光成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落月过程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在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通过一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在嫦娥三号落月运动的反方向作用从而实现减速,历经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

  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发动机的反推力作用悬停,使用激光测距敏感器和三维成像敏感器获取月面区域的激光三维图像,以躲避障碍物为安全软着陆选择合适地点,实时返回着陆器离开月面的距离。但由于发动机向月球表面喷射的羽流场具有一定的折射率和折射率梯度场分布,使得历经其中的激光敏感器的主激光产生偏折和光程差,影响了测距和成像精度,增加了嫦娥三号安全着陆的不确定性。

  安光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一直从事激光在随机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自2009年承担7500N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对激光敏感器影响的研究工作以来,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地面实验验证,细致分析论证了1500-7500N变推力发动机羽流场对“嫦娥三号”激光敏感器的测距和三维成像精度的影响,为激光敏感器的测距和成像校正及“嫦娥三号”安全着陆点的选择提供了技术保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