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世界第二 中国实现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制造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中国航空报2013-05-24 我要评论(0 )   

4月底,我国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其中备受关注的3D制造产品首次...

   4月底,我国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其中备受关注的3D制造产品首次入选。近两年“3D制造”在股市上频频“翻云覆雨”,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潮流,被东西方普遍认为是即将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先锋产业。3D制造不仅仅意味着家庭化的小型设计,更扎根于材料与技术更为多样的快速制造领域,《指南》的颁布昭示着快速制造领域在中国即将进入迅猛发展。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已经初见端倪?我国制造领域的科学家和实业家对此如何看待?让我们对快速制造领域的中外现状做一管窥,解析其中的“危”与“机”。

  快速制造概念兴起于西方。如今,国内科研院所也已达到了与国际水准相当程度的科研能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航工业制造所、中航工业沈阳所等都已经投身其中,技术成果陆续展现:中航工业制造所实现了电子束的金属直接成型增量制造技术,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型设备,并已经实现大型钛合金结构的批生产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的团队与中航工业沈阳所等单位展开合作,突破了飞机钛合金次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型应用关键技术,成为当时继美国原AeroMet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激光快速成形钛合金结构件在飞机上实际装机应用的研究团队……同时,面向家庭和小型工厂快速制造产品的研发公司也已出现在北京、深圳、东莞等地。

  诸多业内专家曾一致表示,目前我国在快速制造的核心技术方面,已与西方旗鼓相当。但科技仅仅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影响因子之一,如何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构筑能够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的相关支撑体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继续向前,已经成为了民族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转“危”为“机”的关键所在。

    对此,西方政府的战略动向值得关注:

  2002年,美国NASA制定了电子束熔丝快速成型研究规划,启动了面向太空环境的超大型复杂金属结构制造和金属零件制造研究计划。2012年,美国国防部、商务部以及国防经济委员会共同宣布国家国防制造与加工中心被选为国家快速制造创新联盟(NAMII)的管理机构。

  2011年,欧盟与多家研究院所合作,成立了欧盟大型航空零件快速制造中心,其宗旨一方面推进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是跟进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制造技术趋势。而芬兰等北欧诸国也在今年启动了“夏季创业”计划:旨在融合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支持,培养制造业、数字产业和服务产业方面的创新企业,快速制造被列为重点领域之一。

  如果说制造业转型对于2008年以来受制于经济停滞危机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不得不为之的“背水一战”,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则正是“凭风好借力”的时候。对此,不仅国内科学家已经触及先声,我国制造业实业领军者也已经发出了召唤。

  4月7日,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指出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迫近,并将实现由“大规模生产”向“自工业化”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自工业化”所需要的产品、服务与新兴理念所创的新型价值链条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生发趋势。这一论断不仅仅来自对于工业历史的深刻认识,更是基于对全球制造业趋势的行业洞察,为我国亟待转型的制造业指出了新的方向。

  而作为敏于高端科技成果、产业链贯穿整个制造业的航空企业来说,更应抢先领跑,布局蓝海,为新科技的研发转化提供充裕的研发和转化空间,以长远眼光形成战略共识,从而早日形成高效务实的新产品研发支撑体系。这对于我国企业在未来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与西方国家伯仲相持将具有极大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