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美国LED协会主席:中国产品在美“有品无牌”

星之球激光 来源:LEDinside2014-03-26 我要评论(0 )   

中国的LED产品在美国市场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 中国LED在美国市场上现在是一种有(产)品无(品)牌的局面,大量的OEM产品使得中国自有产品鲜有被美国市场接受和认同...

 中国的LED产品在美国市场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

 “中国LED在美国市场上现在是一种有(产)品无(品)牌的局面,大量的OEM产品使得中国自有产品鲜有被美国市场接受和认同。”昨日(3月25日),在一个LED行业交流会上,美国LED协会主席余凌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产品一离开港口既不知道产品运往何处,也不知道终端买家是谁,消费者也分不清楚这些好的产品是哪一个企业生产的。”余凌云说。

深圳市一公司总经理说,公司是LED显示屏生产商,出口美国市场已经有七八年时间,有些产品是给美国知名企业做配套。但他总结说,虽然在市场上做了这么多年,但品牌知名度太小了。

深圳市锐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周玉国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锐拓显示成立于1997年,已经走过17年了。最早锐拓显示也是做OEM,对美国的市场并不陌生。

“在美国市场我们出口是处于劣势的,就是所谓的有品无牌,我们最早的出口也都是跟美国的本地公司进行合作,甚至给他们做贴牌服务,所以我们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附加价值基本上没有,我们就是给别人劳动,就是简单加工。”他说。

由于没有品牌溢价能力,中间商筛选中国供应商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成了价格。

其实,美国LED市场的准入制度相当严苛,有强制的UL认证和有选择性的“能源之星”认证等等。据记者了解,对于这些认证,企业产品能不能达到认证标准是个问题外,认证本身也是“既花时间又费钱”。

于是,有一些企业通过不认证或者选UL外的其他认证等方式,压低价格来销售产品。

另一位来自深圳某企业的总经理说,他们企业2008年就通过了UL认证,现在其他认证陆陆续续基本上都做全了,“但是我们的客人经常会打电话过来说,我们的售价比别人高了好几倍,这是比较苦恼的事情。”

武汉某公司总经理说,很多中小型经销商对做过UL认证产品的价格没办法接受,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有基础认证,但可能不是UL认证的产品,这样价格上更便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