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轨道交通新闻

深圳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星之球科技 来源:传动网2017-08-29 我要评论(0 )   

完备的产业链赋能、能迅速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多元化人才+良好融资环境,让深圳成智造先锋!

 完备的产业链赋能、
能迅速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
多元化人才+良好融资环境,
让深圳成“智造”先锋!
 
 
 
深圳一家工厂里工业机器人和工人协同合作。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机协作”将是智能工业化的主流。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公众对于机器人这一事物不再感到陌生,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能够帮助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公众、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关注。
 
    深圳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深圳市经信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与市机器人协会共同起草的《2016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去年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330家,约占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七成,市工业机器人实现产值564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06亿元。
 
本地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市场竞争力、整体份额也在不断提升,其在众多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机器换人”有广泛需求
    细分市场成拓展重点    
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占全球25%的市场。庞大的市场为实现领域‘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没有理由不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布局。
 
——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 
     
 

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生产模式是未来趋势,而细分市场也会对自动化提出更高要求。橙子自动化采取的方法是,为3C制造业终端客户提供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全自动柔性装配生产线,“人工数量能减少约2/3,但良品率和设备的生产效率却大幅提升。”
 
——深圳橙子自动化总经理邵勇锋
 
 
 
借用机器人把人从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去做只有人能做到的事,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在石金博看来,机器人并没有抢人的工作,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前者最大的机会是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每增加100台机器人,其实会增加更多工作岗位。
 
—— 李群自动化CEO石金博
 
 

 

 
以珠三角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多着力于家电、手机等电子产业,还包括一些传统轻工业等领域。要在这些行业里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国外的大型机器人产品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长期在深圳、东莞等地的工厂进行观察,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企业越来越难招到熟练的技术工人了。一大批80后、90后工人开始进入制造行业,他们往往不愿意长时间从事单一、无趣的重复性流水线工作。
 
 劳动力缺乏造成制造企业对‘机器换人’有广泛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主流的工业智能化将是以轻量级工业机器人为主,实现“人机协作”的状态。人机协作的典型场景,就是人和机器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机器可以做生产线上某一工位的工作,剩下的部分由工人来完成。
 
—— 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晓龙
 
优势
优势:利用创新走廊资源把研究成果变成创新产品
 
 
    把紧锁抽屉之中的“Paper(论文)”
变成能产业化应用的创新产品
石金博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她的导师是李泽湘,后者也是大疆创新CEO汪滔的导师。李泽湘曾提出,如果香港的国际视野、教育资源和开放的金融市场,加上深圳的创新原创力,还有东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配套,具备了硅谷所有的成功因素。
  
市场开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李群自动化便遇到了不少挑战。“如何将技术和实际工艺需求结合?初创公司难以被客户信任,我们只能用事实说话,没有捷径可走。”石金博直言,工业机器人门槛其实非常高,技术方面需要时间积累,如何找准细分切入点和市场需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不要先谈技术,要先想清楚为何要这么做。”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深圳相关企业非常适合无人化,工业机器人在这里有充分的落地应用空间,这座城市本身市场就非常庞大。
 
“未来机器人在行业中的需求将被快速释放,在3C柔性化生产制造的分量会越来越重。”邵勇锋表示,机器人本身的技术沉淀和品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选择与国际公司合作便是为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一定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天下。但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并体现优势,其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让技术和市场相结合。”全球机器人企业四大家族有先发优势,但不一定对中国市场有最好的理解,也不一定有批量化生产的优势。“我相信珠三角的企业能深刻探索垂直领域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谁能抓得更准、和产业深度结合,谁就能把握先机。”
 
沈晓龙也认为,3-5年内,国产机器人会冒出一些比较优秀的厂家,在一批细分专业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国外只有四大家族的四大巨头,国内可能产生几百家细分领域的王牌企业。”
 
 
方向
未来是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未来的必然趋势是用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
 珠三角企业更了解本土市场
石金博表示,珠三角企业更了解本土市场,能和客户充分沟通,这对企业从了解市场需求到定位自身核心技术来说至关重要。“国外企业文化背景、沟通方式、市场环境都和国内不尽相同,其研发的产品有时难以完全契合市场,这便给予国内原创技术公司发展的绝佳机会。”她说。
 
“未来的必然趋势是用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深圳部分服务机器人企业的生产线便已应用工业机器人。”毕亚雷告诉记者,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小企业居多,此时聚焦源头创新便是头等大事,此后再把规模和影响力做上去,健康的“江湖”地位和产业层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形成。
 
“深圳是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先锋,这里有产业基础、多元化人才、良好的融资环境等先天优势。”邵勇锋告诉记者,深圳的冲劲和创造力都非常充分,而且是以“草根”居多,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也更接地气,政府的良性引导、行业协会的支持都给了年轻人和初创公司非常多的机会。 
 
 
“我们看重的是日本和欧洲相关的人才和产业基础,这是深圳所没有的。”邵勇锋认为,国内的培养体系更专注于机械工程师和电器工程师,两者较为独立,导致研发周期偏长,未来人才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核心竞争力一定在于自主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储备。”邵勇锋建议,相关部门应在市场规范、制定行业标准、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引导,让市场得以良性发展并不断迸发出生命力。他认为,智能制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行业标准,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也与之相关,“我们鼓励创新,但我们还要鼓励标准化,也就是基于标准去探索更多的事。”
 
 
建议
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要“顶天立地”
 
随着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在此背景之下,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荒问题便逐渐突出。在毕亚雷看来,深圳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明显短板也是人才。
 
毕亚雷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将近10万,而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相应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应用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人左右。
 
推出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
 
在国内系统性进行机器人行业培训布局,先进院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目前培训收费较为混乱,培养出来的人也没有形成标准。”毕亚雷将培训工作形容为是一件“顶天立地”的事,即宏观上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培训规范,然后在微观上让规范落地。
 
“深圳前端科研和专业人才相对北上广仍较为匮乏,目前处于爬坡的过程。”他说,未来机器人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深圳工业级机器人产业也需要快步跟上,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人才、金融、创新等生态的建设对于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未来我们还要谈集聚效应,也就是让不同的厂家和业态集聚到一起,形成产业园,协同发展。”毕亚雷认为,目前深圳较为缺乏的是有价值的源头创新的“种子”,后者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先进院便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要拿点东西出来,大家之间才会交流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智能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