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能源环境新闻

柴达木盆地:生态与光伏的不解之缘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工网2016-12-01 我要评论(0 )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著名的“阳光地带”,这里有可用于光伏产业建设的土地10万平方公里,且相对集中、广袤平坦、无遮挡,理论装机可达到30亿千瓦...

柴达木盆地:生态与光伏的不解之缘 

既苍茫又美丽,既原始又富饶,这就是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当地政府在不平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而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著名的“阳光地带”,这里有可用于光伏产业建设的土地10万平方公里,且相对集中、广袤平坦、无遮挡,理论装机可达到30亿千瓦,适合大规模开发。
 
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与时俱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携手共进。
 
“发展光伏电站,减少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相当规模的标煤,还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大量灰渣排放,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为当地提供绿色能源。”海西州委党校罗永红说。
 
新旧能源发电“平分秋色”
 
光伏发电是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转变。行走在德令哈协合光伏发电厂,一块块光伏电板摩肩接踵,在戈壁瀚海中连成了一块静谧的蔚蓝之海,每天都敞开胸怀迎接着万里晴空中无遮无拦的太阳光束。
 
来到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挺立在高原上。远远望去,近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在辽阔的旷野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风车大世界。
 
据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海西州新能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15%;完成光伏装机容量2933兆瓦,全州累计发电量217亿千瓦时。其中,火电87.29亿千瓦时,水电32.65亿千瓦时,光伏87.9亿千瓦时,风电8.2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跃居第一。
 
从传统产业发展至新能源产业,如今,一望无垠的“镜面方阵”和“风车方阵”衬着蓝天和白云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在保护生态中推动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如今,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统计,“十二五”收官之时,海西州光伏产业累计实现的装机容量占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的9.2%,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1.3%,位列全国州地市级装机规模第一;全州建成风电项目7个,建成风电装机容量317兆瓦,占全省风电并网容量的72%。全国首座商业运行的光热电站在海西建成投运,中广核50兆瓦、青海光热集团2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农业与光伏呈现“完美融合”
 
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德令哈市万庄农牧有限公司果蔬种植基地温暖如春,在这个基地,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在16座大棚顶上架起的闪闪发光的光伏太阳能板。
 
“自从去年对16座果蔬大棚顶安装了光伏太阳能板后,经过一年时间的使用,证明了在德令哈地区用光伏种植果蔬很适合。今年,我打算在1200多座大棚安装光伏板,要达到年发电量5兆瓦,计划在未来三年把蔬菜基地大棚顶全部安装成光伏板,要达到年发电量15兆瓦。”据该公司董事长田耀介绍说。
 
“环保、方便、高效,我对今后发展光伏种植果蔬充满了信心,这些蔬菜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田耀说,采用蔬菜大棚太阳能供暖系统,利用大型碟式聚光器把分散的太阳光聚焦为一点,棚内铺设地热线,当夜晚或阴天等需要供暖时,便可以把塑料片材从地面卷起,土壤中的热量便连续、均匀地散发出来,达到给大棚供暖的目的,在冬季大棚温度能保持到25℃以上。
 
据介绍,柴达木盆地夏季高温时,太阳能电池组件分光作用,有效阻止过多热量进入大棚。夜晚时,阻止大棚内的光向外辐射,有效起到保温作用。光伏农业大棚不仅解决了“升温、保温”问题,而且为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光伏大棚的开发,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作用,实现真正的低碳、绿色和循环农业。
 
太阳能光伏蔬菜大棚的光伏发电板在发电过程中不消耗任何石化能源、不排任何有害气体,有效利用大棚棚顶,无需占用土地资源。每个大棚每天的发电量在23600千瓦时以上,一年发电量在8.6万千瓦时左右。
 
如今,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越来越多的果蔬种植户灵敏地嗅到了其间的商机,转而用高科技光伏种植果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农业与光伏在“完美融合”中,拓展着保护生态的发展路径。
 
当地政府对新能源产业“高看一眼”,选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力点,柴达木盆地生态与光伏相融的舞台越来越大。
 
目前,新能源配套制造也在逐步形成,青海日晶光电年产3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产业链项目试生产、青海明阳新能源年产300兆瓦高原型整机全产业链风电核心制造项目1.5兆瓦和2兆瓦机组下线、中兴能源分布式光伏检测和运维中心全面启动。另外,青海明阳新能源200兆瓦高倍聚光设备制造、青海爱能森科技一期30万吨储热熔盐、青海博昱新能源光伏逆变器、海西华汇新能源非标件设备及风电塔筒制造等一系列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正在建设。
 
在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荒山荒漠和充足的光热、风力等资源的同时,当地政府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电站项目,构建光伏、光热、风能利用的“装备制造—发电—负荷消纳—向外输出”产业链。目前,柴达木盆地已基本形成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大柴旦行委4个大型并网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光伏生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