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激光显示:一个思想火花 一块诱人蛋糕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2012-11-28 我要评论(0 )   

我国是显示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特别是进入平板显示时代,整个产业严重依赖技术引进和关键部件进口维持生产,更无力参与国际市...

       我国是显示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特别是进入平板显示时代,整个产业严重依赖技术引进和关键部件进口维持生产,更无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在激光显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破,为我国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际激光显示技术已发展到产业化前期阶段,未来3到5年将是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我国,产业上的跨越似乎更难于技术上的突破。如何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中科院与民营资本结合推进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或许可以为我国更多高新技术迈向产业化提供一些启示。

  在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激光显示研究基地,一段电影短片令感受到了近在眼前的激光时代。花朵绽放、蝴蝶飞舞、鱼儿畅游,一切都是平常的场景,但清晰而逼真的图像,极致绚丽的色彩,带给人的是难以言表的视觉震撼。

  在北京,已经有不少观众有幸体验过这种视觉盛宴。“去年7月17日开始,这台激光电影放映机在华星影院4号厅放映了半年,观众反映非常好。由于激光显示产品投入商业运行在全球尚属首次,所以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光电院激光显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毕勇博士说。

  然而谁又能想象,几年前激光显示首次在中国现身时,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我清楚记得许祖彦院士利用院里的仪器作第一次激光光源成像的情景,当时大家把屋里所有的灯全关掉,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图像的影子。虽然很暗淡,但毕竟成像了,证明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这可是激光显示的首次集成,具有里程碑意义。”光电院副院长王宇回忆。

  有意思的是,我国走激光显示技术之路只缘于一次偶然的思想碰撞。2000年,在中科院光电院筹建过程中,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许祖彦院士和现任科技部副部长、当时还在中科院工作的曹健林同志,在一次谈话中灵光一闪想到这条路线,认为应该试一试。于是,由光电院投资并组织中科院物理所、理化所、长春光机所等优势单位协同攻关,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2005年,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激光显示原理样机。

  偶然迸出的一个思想火花,何以被如此认真地对待,从而结出了硕果? 因为科学家清楚,他们要做的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产业;有关领导也明白,国家不是在支持一项技术,而是在支持一个产业。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王宇介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显示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崛起,显示产业成为中国真正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之一。仅2007年上半年,彩电产量就达到3835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约48%。

  这又是一个迫切需要支持的产业。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我国显示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技术引进和关键部件进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目前,国际上以日、韩企业为主导的平板显示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的CRT显示正在被逐步淘汰,我国近20年来积累起来的CRT产业基础已经丧失竞争优势。而在平板显示领域,由于我们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更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激光显示为我国显示产业的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现有显示产品的色域空间仅能覆盖人眼所能识别的色彩空间的31.8%,难以真实还原自然色彩。激光显示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在继承了数字显示技术所有优点的基础上,以高饱和度的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作为显示光源,解决了大色域色彩再现难题,其色域可覆盖接近90%的人眼可识别色彩,从而最完美地再现自然色彩,被认为是“一次显示领域的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