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中国显示产业的OLED面板已现雏形

星之球激光 来源:21ic2012-10-15 我要评论(0 )   

依PIDA的资料显示,OLED面板于2011年产值上升幅度达42%。而根据坊间其他的媒体报导,Display Search分析在智能手机市场方面,OLED萤幕预期2012年全球出货量将可望达到1....

 

依PIDA的资料显示,OLED面板于2011年产值上升幅度达42%。而根据坊间其他的媒体报导,Display Search分析在智能手机市场方面,OLED荧幕预期2012年全球出货量将可望达到1.765亿片,销售额为59.3亿美元,较2011年的销售额增加102%,出货量成长117%,并在2013年时进一步增加至2.61亿片。

 

由此可见显示产业在我国整个信息产业发展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家是把它作为重要战略领域加以发展。前一阶段国家下很大力量完成整个产业的布局,下一步将完善配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北京2012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渐深入,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得到全球业界瞩目。刁石京指出,只有制造业强大,工业才能强大,才能真正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就战略地位而言,平板显示产业非常重要。

 

与现行LCD技术相较,利用OLED技术所制成的显示器不仅具有可全彩化、反应时间快、高亮度(100~14,000cd/m2)、高流明效率(16~38lm/W)、170度以上的视角、无一般LCD残影、可制作成大尺寸与可挠曲性面板、能够在摄氏-30度~80度的范围内作业…等优势,而且制程简单、整体厚度也能缩小至1mm以下、成本更仅有TFT-LCD的30~40%。

 

“依据其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显示器可再细分为被动式(PM-OLED)及主动式(即调幅OLED)两类。其中主动式的制程虽然复杂、成本昂贵,但由于其各别像素均可连续与独立驱动,因此寿命较长、效率较高,较适用于大尺寸、高解析度的全彩化OLED产品;相反地,PM-OLED的制程则较为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因为需要在高脉冲电流下作业,因此寿命较短、解析度有限,应用在小尺寸面板的产品,如手机、MP3播放器、汽车立体声音响…等消费性产品较为适合。

 

据赛迪智库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国高世代线中电熊猫6代线、京东方8.5代线、华星光电8.5代线产能逐步提升,预计全年TFT-LCD 器件的销售收入将突破400亿元,面板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好转。从国内电视面板的采购情况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两者合计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超过12%,液晶面板进出口逆差持续回落。虽然近期行业情况有所好转,但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没过去。

 

对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理事长王东升认为,业内同仁须携手合作,共同创建实现行业长期稳定盈利模式和发展机制。即国内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价值创造,通过资源内涵式整合实现价值增值,如通过将TFT-LCD、AMOLED、柔性显示等技术相关性和资源共享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

 

对于目前面板显示产业发展的主体——TFT-LCD,刁石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产品创新能力,增加品种,提高竞争力,减低成本。另一方面是完善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希望从研发开始,立足创新,构成一个整体产业链创新,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把整个供应链纳入进来,进行整体创新,增加价值链提升。加大支持,重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配套,如果没有本地化配套,就难有整体竞争优势,也难有下一步发展创新的基础,所以必须把整体产业链打造完善。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当前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由弱变强的重要阶段,能否解决好现有技术的升级,突破产业链上游核心装备、材料的瓶颈等,正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至于拓璞产业研究所区域研究中心于去年底针对大陆OLED电视产品所公布的资料则显示,2011年时各家业者所推出的OLED电视产品销售量已经占去大陆地区电视机市场的50%以上,预测2012年时OLED电视销售量总额可接近至3,000万台,市场占有率约可达到68%。“由于OLED电视的生产成本及材料都较LCD电视为低,使消费者能够以更低廉的费用取得更好的影像画质,OLED电视未来将取代LCD的趋势已不言可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