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能源环境新闻

未来两年将是中国光伏产业整合期(二)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10-15 我要评论(0 )   

欧盟或跟风美国? 欧盟光伏产业与中国光伏产业之间联系密切,欧盟若贸然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较大幅度双反措施,恐将影响欧盟自身光伏产业发展。 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终裁...

        欧盟或跟风美国?

  欧盟光伏产业与中国光伏产业之间联系密切,欧盟若贸然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较大幅度“双反”措施,恐将影响欧盟自身光伏产业发展。

  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终裁结果,或许是给欧盟光伏“双反”作了一个坏榜样。光伏企业们普遍担心,欧盟很有可能会参考美国。       

        如果欧盟最终确定的反倾销税率过高,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张虹说,欧盟的调查范围比美国更大,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市场大部分在欧盟。

  美国“双反”仅限制在厚度20μm以上的晶硅电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购海外电池片进行应对。而欧盟“双反”包括组件、电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组件关键部件,因此只要是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几乎都被包含进去,除非海外建厂,否则必遭限制。

  张虹说,“70%到80%的中国光伏产品都会运往欧洲。有美国商务部“双反”终裁在前,欧盟征收的税率应该不会低于30%,欧盟征税会向美国看齐。美国征税30%到250%,因企业而异,欧盟征税的结果高于30%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布鲁塞尔时间10月8日,欧盟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此次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包括电池、硅片、组件等类型企业。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这134家企业约占欧盟进口中国光伏产品的80%。

  萧函认为,“美国、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政治关系有很大不同,美国终裁不会对欧盟产生实质性示范影响。欧盟光伏产业与中国光伏产业之间联系密切,欧盟若贸然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较大幅度“双反”措施,恐将影响欧盟自身光伏产业发展。”

  走出困境的选择

  看似留有余地的判决,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国企业绕道国外的出口之路走起来并不顺利。

  美国光伏终裁规定,对华光伏“双反”只针对中国为原产地的光伏产品。不少企业认为这是美国商务部在“双反”上留有的“余地”:中国企业或许可通过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在国内组装成光伏组件的方式,来规避美国“双反”。

  英利已经在考察海外的市场。王志新并未向笔者透露具体考察的国家名字,但他表示,转道海外后,将增加大量的人力、运输成本,计算下来或许并不合算。

  张虹说,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在国内组装是一个无奈之举,不是长期之策,但却是目前规避“双反”的最好方式。

  笔者了解到,2012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国内的光伏企业去海外考察设厂的可能性,一些走得比较早的,如汉能集团,在德国、英国、意大利已设立生产厂。#p#分页标题#e#

  林伯强指出,扩大内需,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分布式能源等才是应对双反的正确之举。

  王志新对双反下的英利的前景依然乐观,“比如我们做技术创新博览会,是在鼓励全员创新,有利于下一步提高产品的转换效率和技术含量,我们要转型升级,从单一的卖组件,到机组、到电站等向下游延伸,增强竞争力。同时开拓国内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并考虑适合生产电池的中国之外的国家。”

  一般而言,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之路不外乎有三条:一是从第三方进口电池,国内组装,规避双反;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三是,大力开拓国内、海外市场。       

        张虹认为,中国的小型光伏企业,只能选择退出美国市场,甚至破产,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小企业。大企业则需第三方企业来代工规避风险。

  上海众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华一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呼吁,政府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应该更严格监管电站建设,颁布落实电站开发法律法规,实时监测,保证使用年限内质量。对技术落后、质量低下的产能应该淘汰,对技术力量强大,生产高质量高性能产品的企业应该给予更多支持。”

  两年后的未来

  光伏行业的冬天到了,春天依旧遥远。大型光伏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能会“大而不倒”。

  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的支柱企业倒下。中国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尚德、赛维均传出获得地方政府资金注入的消息。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建好的光伏产业园还在继续招标,地方政府们寄望于招到的都是技术创新型的企业,他们认为,技术创新型的企业可以淘汰技术不过关的企业。

  张虹认为,地方政府不应该在光伏产业方面大力招商,中小的光伏企业应该转型升级,要么发展技术,要么开拓更有前途的行业。

  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贸易制裁,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内忧外患下,或将迎来整合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一些企业转向国内市场。

  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 “十二五”时期,全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这将撬动近1500亿元的投资。近期,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将以财政资金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

  但这些文件却普遍缺乏操作细节。张虹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p#分页标题#e#

  并网问题依然是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问题。萧函指出,当下光伏企业试图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开拓海外市场等措施实现突围的想法过于单纯,短期内企业鲜有能力实现实质性好转,行业调整势在必行,企业寻求自保才是明智之举。“光伏行业的冬天到了,春天依旧遥远。”

  张虹说,“欧盟终裁结果下来,需要起码一年的时间,行业整合最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两年后,哪些企业活了下来,就应该看得很清楚了。但是光伏是政策导向型的产业,大企业牵动地方经济,有政策的有利支持,或许“大而不能倒”。”

  根据目前的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做出终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