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激光二十年 | 【口述历史】李正佳:华工激光要扛起行业发展的大旗

来源:华工激光2017-06-08 我要评论(0 )   

华工科技、华工激光就是一个孵化器,催生了激光应用发展,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开拓作用。

前言

起步即瞄准世界标准,

肩负的是历史的使命。

专注实践与应用,

代表的是中国激光水平。

本期《口述历史》,

让我们看看李正佳老师走过的激光发展之路……


他说

“华工科技、华工激光就是一个孵化器,催生了激光应用发展,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开拓作用。” 

19岁考入华中工学院,

72岁仍在激光应用领域奋战,

近五十载青春与智慧倾注。

我国激光医学产业创始人之一,首创激光光纤手术刀……

他,就是李正佳。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工激光设备厂厂长、华工激光董事长。

01起步:瞄准世界水平


图为:华工第一代激光人自学的书本《激光技术》。

扉页毛主席语录写着:“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激光在我们学校的起源是在1971年年底。四机部提出要设置两个专业,雷达和激光。因为激光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很现代化,在应用上更适合军用和民用,所以选择了激光专业。

激光专业最开始没有实验室、只有11个人,也没什么专业基础,成立后首先学习什么是激光。当时学校图书馆不对外开放,但开个后门允许激光的老师进去查阅资料。



图为:华中工学院激光研究所用书《LASER ELECTRONICS》。

产生激光的理论很深奥,但实验也不是完全无法进行,我们学校是工学院,首先就非常注重机械、工程,很快就建起了实验室。

当时的老校长朱九思同志的“广积人”政策也给激光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在全国各学校搜寻物理学、光学、电子学的人才,从哈工大、北大、中科大等找了不少人,激光有了接近30个人,已经不是当初的十几个毛头小子了。 

但当时华工成立时间不长(1952年建立),也没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项目。九思同志就从电气、无线电、物理等专业集中了很多人准备搞科研,还拿到了“激光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应用”课题。激光专业也有了激光焊接、激光蒸发和镀膜、激光布线(现光学互联)、激光打孔、激光器件等。

1978年,有了一些成果后,我们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华工激光也实现从无到有,有了教学、科研、队伍、成果,是响当当的、有亮点的了。

02转型:产业化发展之路


图为:1997年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

1978年以后,国家进一步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阶段。80年代提出“产学研”协调发展,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作为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要做产业,要做科技成果转化、要成为激光行业国家队、要创新,现有的体制和机制都有很多阻碍。例如后来华工激光跨国收购,从澳大利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这是一种创新。这如果还是以工程中心的体制就无法完成。

转制前,工程中心的发展是很好的。要转制成立公司,首先需要老师思想转变,当时老师们都有成果、有经费,转制要将把这些东西都交出去,老师们包括我在内都有所顾虑。

后来上海交大、浙大、清华都陆续成立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学校更下定决心,华中理工大学不能落后。华工要成立上市公司必须从激光突破。工程中心转制奠定了华工科技上市的基础。

产业有产业的发展方式,科研有科研的发展方式,但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融合发展的。公司要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几个课题组,要广泛更新技术发展。华工激光在20年的过程中做得很不错。

我大概做了华工激光5年法人代表。从建立激光课题组,到实验室、工程中心、华工激光、华工科技,再回到学校,包括建立中国光谷,我们都参与了。

回想华中工学院,如果九思同志当年不做激光这件事,我们就会错过机会;如果当年不设立激光专业,也不会有华工激光、华工科技的发展,也不会有现在的武汉·中国光谷。所以,一个大学的学科设立、学术成果,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群,激光是一个典范。

03孵化:催生中国激光应用发展



图为:2000年华工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做事情)一定要走在前面,第一步是你走出去的,而不是别人走出去的。

我们的激光是工程化的应用,以机械、设备为主。激光是应用技术,一定要用。

美国人说激光可以开刀、做微创,我就在想,激光怎么能开刀?当时上海光机所也在做这个研究。

我们是工科学校,怎么和医学搭边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朱德培副校长因胃病在三医院住院,一个内科教授跟他说,医院在做一个用激光给胃开刀的课题,做了三年调研了很多次,都没有做成。朱德培校长说,你们怎么不找我们呢,我们可以做啊。而其实他也不知道我正在做这个事情。

当年六月我本来要去湖南招生,有了这个任务,我马上把票退掉留下来做实验。随后在三医院做了整整一个暑假的实验,实践证明激光开刀愈合情况比线要好得多,也不出血。这是一个原创的手术,用光纤激光手术刀进行切割,后来同济医学院也拿去做肝脏手术,激光带动医学也做得很好。我们提出的接触式激光手术刀走在了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一直到公司上市的时候,国内所有重点医院都有我们的激光手术刀。激光医疗设备的国家监管非常严,不是做出来就能用,所以激光医学发展难度比较大,但我们直到现在都还在做。

04回忆:有艰难也值得,有磕绊也应该


图为: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系成立41周年李正佳老师手写。

激光自豪的是有这些老师勤勤恳恳的耕耘,结出了华工激光这个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光谷从何而来?没有学校的学科支撑,华工激光产业机制的发展,以及我们校友的公司开花结果不断繁衍,难以形成现在的中国·武汉光谷。

华工科技、华工激光就是一个孵化器,催生了中国激光应用发展,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开拓、推广作用。

还记得引进意大利的普力马切割机的时候,机器进来的时候(太大了)进不了实验室,机器不能安装、外籍专家不能调试。我们就把房顶都掀掉,把切割机吊进去。

 

每走一步都是很难的。这么多年来,我也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老人。当年有些磕磕绊绊,现在想来都是值得的、都是应该的。

后记

一个学科的发展,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一个产业的发展,又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激光,在泵发和汇聚中,输出着越来越强大的能量。

对李正佳老师的采访过程中,我更多时候是在聆听,听一位在激光研究、应用领域内奋斗半生的长者对华工激光的回忆、对中国激光发展的见解。

捧着书架里已经泛黄甚至掉页的书,回忆十几个毛头小子自学激光的雄心;

拿出数十年前美国关于激光的报道,讲述中国激光发展的故事;

看着眼前的中国·武汉光谷,感慨这座城与科技产业发展间的律动......

采访结束后李老师给我发来了一条消息:“谢谢你给我一段回忆的时间。”

看到这句话,我多少有些羞愧。

我想,站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我们,唯有努力扛起行业发展的旗帜,“为制造的更高荣耀”努力,方能不负前辈们半生付出和嘱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工激光李正佳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