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供应链咨询

激光气体检测技术需要制定团体标准,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3-04-18 我要评论(0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化工、环保等行业中涉及的危险气体越来越多,由于这些气体的泄漏不易察觉,扩散速度快,一旦泄漏极易造成燃爆和人员中毒等安全事故,造成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化工、环保等行业中涉及的危险气体越来越多,由于这些气体的泄漏不易察觉,扩散速度快,一旦泄漏极易造成燃爆和人员中毒等安全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于危险气体的监测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大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气体检测技术和装备的进步。工业环境中各种危险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在泄漏时会首先扩散到空气中,空气的组成很复杂,含有氧气、氮 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因此从众多气体中快速、准确地 发现目标气体,就成为气体检测设备的首要需求。


由于特定种类的气体分子会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作用,那么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利用光这种特殊介质来检测空气中的目标气体成分。而激光由于其波长的稳定性,可以始终保证被特定气体分子吸收的唯一性,做到指纹性的一一对应,就是发出的激光只会被目标气体的分子吸收。而且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特定波长的激光在空气中被特定气体分子吸收时,光强就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和气体分子数量的多少(即危 险气体浓度)成正比,通过检测光强变化情况可以准确计算 出危险气体浓度。


而且通过对激光输出波长的调谐,可以同时测量多种危 险气体,能够真实反映现场的气体变化情况。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作为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气体检测技术,具有可进行远距离遥测、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抗交叉干扰能力强、无需定期调校等特点。激光光谱检测技术弥补了现有气体检测技术的全部缺陷,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优势。


“ 激光气体检测技术”不仅是天然气下游产业链的“合成气、氢氟酸、乙炔”等的气体检测市场需要,包括再延伸下的细分市场都急需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气体检测技术来提高生产发展,保证安全。市场需要我们制定团体标准,来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文件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文件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起草单位有:参与起草单位:国科瀚海激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煤 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燃气集团、国家管网、中 石油北京天然气有限公司、河南省管网有限公司、晋能控股、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引用的文件有: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5322.1-2003 测量范围为 0~100%LEL 的点型可燃气体遥测仪;GB/T 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1 部分:总则;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 低温;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 高温;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a:和导则:冲击;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 第 1 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 第 2 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7247.1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 1 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E-17-2017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遥测仪;GD22-2015 电气电子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指南。


技术要求:a)遥测仪应按照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文件、图样、技术文件等进行设计、制造和成套; b)遥测仪在被测区域内的被测气体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c)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显示遥测仪测得的气体浓度。


环境条件:遥测仪安装于气体监测区域,在如下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40℃~+70℃; a) 相对湿度:≤98%(非凝结); b) 大气压力:80kpa~106kpa。电源条件:1)光谱分析单元采用直流8~32V电源供电; 2)激光控制单元采用直流8~32V电源供电。


本文件规定了固定反射式激光气体遥测仪的的命名、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固定反射式激光气体遥测仪。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气体检测技术,团体标准,行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