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刷卡、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物联网已由抽象的概念,化作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应用,落地生根,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作为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个细分应用,车联网正在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车联网市场广大
所谓“车联网”,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向业务实质和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的融合性技术。
抛开这个绕口的概念,更直观的说明,则是上海世博会时期“上汽-通用汽车馆”主展电影《2030,行!》。在影片中,2030年,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能够通过建筑外墙的轨道直接停在自家阳台上,能够收到联网信号帮助危急的产妇平安诞下宝宝,能够自动驾驶引领盲女自如穿梭在城市中……甚至可以以“一键通”的形式接通呼叫中心,帮助司机获取周边信息、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而这一切的幕后功臣,正是智能的“车联网”。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去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9309万辆。
在这个“以车代步”的时代,车内连接消费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中,车载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几乎增加了一倍,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50万户,而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
人车互联正在变为现实
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有部热播的美剧《霹雳游侠》,其中的那辆汽车“奈特工业2000”,能够在繁忙的城市中飞天如水,能与主人公直接语音沟通,提供最佳行车路线,甚至帮助主人公解决突发事件,载着主人公无往不利,甚至可以说,它才是剧中真正的主角。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3G、4G网络、移动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当中,20多年前仅存在于光影幻想中的“奈特工业2000”,以及寄宿于“奈特工业2000”中的智能系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最初,这种实现人与车互联的系统,只是一些高端豪华车的专属品。2009年,丰田汽车首先在中国市场发布了具有丰富的娱乐、资讯以及安全防护功能的G-BOOK系统。这是中国车主第一次与车联网功能靠得如此之近。通过G-BOOK系统,车主可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护、被盗追踪、紧急通报、话务员服务等多项尖端技术和后台服务,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汽车加上网络居然可以这么玩。同年,上海通用安吉星项目诞生,功能与G-BOOK类似,现在已经成为不少通用旗下汽车的标准配置。
然而,随着近些年来汽车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用户对车载导航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图资简易快速更新、海量丰富的信息点支持查询、实时路况服务、电子狗数据实时网络更新、位置实现互动等,传统的车载交互产品已越来越难满足这些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