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机器人

中科大发布新成果 将来万元内可买个机器人做饭

星之球激光 来源:安徽商报2015-07-09 我要评论(0 )   

  昨日上午,中国科大对外公布在突破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瓶颈方面的新进展。采用国产零件,可佳通用移动平台成本降低75%,而且未

   昨日上午,中国科大对外公布在突破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瓶颈方面的新进展。采用国产零件,可佳通用移动平台成本降低75%,而且未来还有进一步的降低空间。最快两三年内,万元以内就有可能把一个服务机器人带回家。

  可佳“躯干”成本降了七成多
  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小平介绍,过去也有企业有意与中科大合作,量产机器人。会读说明书、会做早餐、会扫地……可佳的功能不可谓不强大,但一个成本高,就拉远了它和普通家庭的距离。
  为突破这个瓶颈,中科大启动“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项目,目前已完成了两台“可佳通用移动平台”样机的研发。陈小平介绍,移动平台相当于一台机器人的“躯干”,他们在可佳机器人底层平台的基础上,样机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对底层控制和感知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与可佳三代服务机器人底层平台相比,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的硬件成本降低了75%,目前价格降到了1.5万。”陈小平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通过生产工艺和批量生产等工业化手段,还可能继续降低成本,也许降90%,也许更多。
  有了“躯干”,再搭载不同的任务单元,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就可以走入家庭,走进医院。陈小平介绍,“一旦实现量产,也许有一天成本就可以低至一两千元,那么整台机器人造价在5000元以内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到市场上的零售价也许就能达到万元以内。”万元以内也是陈小平认为,机器人进入普通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时间也许在两三年内,也许更快。
 
  检测提速促进机器人量产
  当然,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另一大瓶颈。“我们造出一台可佳后,光检验调试就用了好几个月。这要实现量产是不可能的。”陈小平介绍,没有自动化的性能检测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支撑,服务机器人产品的质量就没有保证,这也是服务机器人工业化生产的致命瓶颈之一。
  针对这样的现实,中科大联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与欧盟第7框架项目协作,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引进国际领先的运动跟踪设备,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系统,并完成了首批实验测试。陈小平介绍,有了这套系统,将来可佳通用移动平台一旦实现量产,将可能在5分钟或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质量就有了保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