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疯狂后冷静看待:3D打印其实是一个“卖拐”的技术

星之球科技 来源:半岛网2013-11-15 我要评论(0 )   

明年6月,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2014世界3D打印技术博览会将在青岛举行,那些昔日里只能在脑子里幻想的高科技也将转眼成为现实。着实 ,3D打印技术的出现,真...

      明年6月,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2014世界3D打印技术博览会将在青岛举行,那些昔日里只能在脑子里幻想的高科技也将转眼成为现实。着实 ,3D打印技术的出现,真是赚足了民众的眼球,这种技术不仅在各大文化创意展览中频频出镜 ,在大学生竞赛中也是节节开花。不过,记者发现 ,在3D打印技术风光无限的背后,却面临着普及性产业化发展困难的现状,3D打印技术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3D打印技术,何时才能真正从概念化迈向产业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厂家、科研等人员,发现其背后尚存在很多技术壁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印朵小玫瑰花就需1小时

  岛城涉及到3D 打印技术的公司不在少数 。11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李沧区的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打印机制造与研发的科技企业,3D打印机是该公司最近的产品着眼点。进入公司的办公室,两台3D打印机正在打印玫瑰花。“打印一朵小玫瑰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吧。”尤尼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红给记者展示了许多陈列在展柜的打印成品,城市建筑模型、动物模型、玫瑰花、人类肖像,种类繁多。王红表示,3D 打印机打印出成品所需的时间太长,这成了3D打印技术尽快产业化所遇到的一个难题。记者在打印现场看到,一朵小小的玫瑰花,打印的“针头 ”需要在平板上不停地挪来挪去,成形速度很慢。

  “打印速度慢确实是现在的3D打印桌面机的一个弊病。”位于黄岛区工研院内的青岛合创快速智造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成立两个月的企业,该公司主要做3D 打印产业,该公司的总经理程永丽也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困惑。3D打印技术想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实现产业化生产,如何克服速度的瓶颈是一个难题。“一开始光知道3D 打印机能把想法付诸实践,直接打印出成品,但是参加过一个活动后才知道,一个简简单单的小猪模型要打印多半天,谁有那个时间去等啊。”岛城市民陈小龙告诉记者,一台3D打印机动辄就上万元,买回这样的机器回家,打印出一个小产品要多半天,与高昂的价格相比,蜗牛一般的速度让他无法接受。

 

  成本低又环保的材料不好找

  和普通打印机不同的是,3D打印机不使用墨水和纸,而是将塑料、金属等材料通过熔化等技术,逐层挤压或喷射到一个表面上,从而创造出三维物体。

  “在打印过程中环保问题就出现了 ,这也是最近我们公司在攻克的难题。”尤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告诉记者,前不久国外的一篇科学实验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 ,美国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目前3D 打印普遍使用的两种材料——ABS和PLA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打印过程中,以上两种3D 打印材料都会增加空气中超细粒子的浓度,ABS的危害甚至远远超过二手烟的危害。

  记者了解到,目前推向家庭应用的桌面3D打印机的材料还是以ABS塑料材料为主,而这种材料所带来的不环保和成本过高等问题,让许多居民把3D 打印机拒之门外。“一公斤的材料在市场上能卖到五六百元,而且大多是进口的。”王红说,传统材料的成本高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而青岛合创快速智造技术有限公司的程永丽也表示,不突破材料这个难关,3D 打印技术想要从工业用迈向家庭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污染确实让人无奈,而且一台像微波炉大小的3D 打印机需要一万多元,买回家只能打印几个小模型,放在家里未免显得枯燥。”程永丽告诉记者,有很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不好的部件组装3D 打印机,造出来的打印机便宜的3000元就能出手,但是造出来的机器不结实,大大影响了打印的精度,有可能用上一段时间,打印出来的模型精度就变了样。“如何既能保证平民价格进入家庭,又要保证打印机本身品质,不解决材料问题是不行的。”程永丽表示。

 

  人才缺乏企业面临瓶颈很多

  “3D 打印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你不光能生产打印机,还要能把打印机的其他附加难题搞定。”程永丽告诉记者,她本身就是搞3D 打印技术出身,由于3D 打印技术人才的缺少 ,自己在做总经理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地检验调试设备。“公司现在 13个人,刚刚成立,是急需大量3D 打印技术人才的时候。”程永丽表示。而同样做 3D 打印产业的尤尼科技有限公司也遇到了人才问题,“真正懂技术的老师全公司也就七八个人,他们承担着培育新进员工技术的任务,缺人才也是个瓶颈。”王红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岛城的一些3D打印公司已经进行了产业的整合,不光要造3D打印机,还要考虑着材料的研发和改进,软件建模的难题,人才的培养,另外还要不停地做着3D 打印知识的全民普及和宣传。“公司前前后后为3D打印项目投入了 5000万元,但产出的很少 ,市场还没有打开,每年的营业额也就是百万左右。”王红告诉记者,尤尼科技有限公司还要担负着3D 打印软件上的技术攻关,她设想要建一个模型库,把几万个产品数据软件化,争取能实现让人们想到的创意就去模型库里搜索并打印出来。

  “我们一直研发新型的材料,还准备研发一款立体扫描仪,只有各个方面做得完善了才能让市民愿意买。”王红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岛城的一些3D打印企业的产品范围还只停留在工业、医疗上,而真正与百姓贴得很近的东西还只是简单的工艺制品,3D打印下一步该以怎样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公司经常进行一些街头的3D打印产品的展示和宣传,目前公司还是把宣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王红告诉记者,如果不推销3D打印,是不可能让市民直观认识3D打印的,但是即使这样,在街头宣传以及创意示范过程中,大多数市民还只是表示好奇,真正去了解这项技术并愿意把它买进家门的很少。“我们也准备多参加文化创意大赛,用多种方式搞宣传。”程永丽也表示,针对如何让3D打印从工业到家庭,他们也是绞尽脑汁,还在公司建了培训室,能同时容纳30人左右,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在培训室体验3D打印技术,想要磋商的企业也可以在这里得到直观的产品感受。

 

 

先进校园再进家庭?

  11月8日,记者在尤尼科技的厂房里看到,几百台3D打印机正在测试运行,这些打印机将要参加李沧区11月的中小学科技节活动,将被送往李沧区各个中小学课堂,用于科技示范。而记者了解到,包括青岛科技大学、黄海学院在内的五六所青岛高校,已经有3D打印机进入校园教育。

 

  王红告诉记者,与李沧区的洽谈已经完成,第一批3D打印机将在3天之内进入到李沧铜川路小学,让小学生感受3D打印技术的神奇。“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推销方式,因为让学校的孩子知道了3D打印技术,他们的家长肯定会了解,这样会有一个连带效应,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一步步开拓市场。”而另一家3D打印企业的总经理程永丽也是这么认为:“其实岛城的3D打印企业都瞄准了3D打印进校园这个大蛋糕,就看谁能占领市场了。”

 

  展望 3D打印释放个人创造力

  2013年11月6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中航工业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北京制造工艺研究所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发起和参与建设的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增材制造技术中心成立。据介绍,该中心是全国首家3D 打印技术中心。11月9日,记者采访了该中心副主任孙梅。

 

  “现在很多桌面的3D 打印机发展得还算是比较成熟,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可以让人们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产品。”孙梅告诉记者,3D 打印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在食品、服装、家具、医疗、建筑、教育等领域大量应用,催生许多新的产业。增材制造设备已经从制造业设备成为生活中的创造工具。人们可以用 3D打印技术设计自己的物品,使得创造越来越容易,人们可以自由地开展创造活动。

 

  从社会层面讲,3D 打印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又一不断普及到百姓生活的工具。孙梅介绍,利用3D 打印,可让社会民众充分参与产品的创造,个人的创造力被极大释放,人的想象力不再被实现手段所制约。

 

  观点 惠及民众但非大众化行为

  “这只是从社会层面上对这一技术前景的展望,目前这项技术也存在很多难题。”孙梅说,用于民众的,其中一类最能产业化的就是医疗行业。“最开始就是个性化牙齿类和骨科类置换,人的关节结构和大小不一样,通过个性化定制就可以大规模使用。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大规模使用了,通过了各种标准的临床验证,在中国还没有开始。”

 

  孙梅说,牙齿类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其价格也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而关节类的临床应用 ,最早的一个注册明年就能下来,迎来一个产业化的发展。”孙梅说,关节等骨科和人的构造是一致的,个性化扫描生产出来,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能力。对于市民而言,民用方面的还是相对较少。孙梅说,它在汽车零部件等方面也可以进行专门定制。孙梅分析说,从目前情况来看,3D 打印机很难进入到家庭中去。“现在普通的打印机都没有普及到家庭中去,价格昂贵的3D 打印机走进家庭也比较困难。”孙梅说,现在打印机的耗材等比较昂贵,并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

 

  难点 技术壁垒和成本成制约

  “现在我们国家在材料、装备和工艺方面还不如国外的发达,各方面的成本都比较高,主要粉末材料等,在国内的研究都刚刚起步,核心技术还没有拿到。”孙梅说,这种技术是一新兴学科,和传统的学科不一样,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其经济附加值很高。“现在国外都是卖设备不卖工艺,我们购买设备还要交服务费,如果遇到技术问题国外可以教你处理,如果不交的话做不出产品没人会管。”孙梅说,如果不突破这些技术壁垒,依靠国外的话,离着市场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此外,在人才方面也需要专门培养。“我们这个技术中心有30余人的科研团队,力量已经很强大了 ,各种学科门类都比较齐全。”孙梅说,现在全国大学都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学科,他们中心刚引进一个博士,可以说是第一批的专门研究人才。孙梅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我们的工业发展带来变革,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多3D 打印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