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3D打印离推广有多远?

星之球激光 来源:未知2013-07-16 我要评论(0 )   

你需要一把功能强大的锤子?你需要一双精致无比的鞋子?你需要给孩子准备奇特的玩具?你需要一顿精美的晚餐?只管打印出来就行了。 这是写在今年出版的《3D打印:从想象...

       你需要一把功能强大的锤子?你需要一双精致无比的鞋子?你需要给孩子准备奇特的玩具?你需要一顿精美的晚餐?只管打印出来就行了。

  这是写在今年出版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扉页的话。听起来很科幻,但不容置疑的是,3D打印技术已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更被寄予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厚望。与此同时,3D打印产业近年来在国内亦是浪潮渐生,相关公司业绩的随着3D打印概念的热炒而突飞猛进。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3D打印只是噱头。就在前不久,制造业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索性放言,“3D打印要有用,我的‘郭’字倒过来。”

  那么,3D打印技术到底是不是噱头?其在中国离推广还有多远?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国内3D打印热潮渐起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3D打印业界进入了高度活跃期。随着3D打印在美国制造业的巨大应用潜力显现,中国的科研、工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技术,媒体的集中报道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了解3D打印。反过来,各方的高度关注也给3D打印的相关公司的业绩带来了进一步的增长。

   据专注研究3D打印产业的第三方研究机构沃勒斯公司日前发布的《2013沃勒斯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包括产品和服务)约为22亿美元,比2011年的17.14美元增长了28.6%。过去3年,全球3D打印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7.4%。全球3D打印设备的安装量中,美国比例最高,占38%,日本9.7%,德国9.4%,中国8.7%。

   “以往的订单几乎都来自国外,但自去年以来,来自国内的客户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7月9日,深圳维示泰克技术有限公司发展主管侯晓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维示泰克是深圳一家从事桌面3D打印机制造和3D打印服务的公司,在其位于南山留学生创业大厦的公司内,记者看到,入门处的玻璃柜摆放着琳琅满目的3D打印制品:手机壳、机器人零部件、动漫玩偶、造型复杂奇特的镂空圆球……宛如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在展示柜的右边,一台高约40厘米的方形3D打印机正在运作,由电脑图纸引导的喷头在底座上来回涂抹,图纸上的模型悄然成型。

   “这是我们给深圳一家中学的机器人创作大赛打印出来的零部件。”侯晓雯从展示柜上取下一个构造奇特的制品向记者介绍说,3D打印实现了小批量的个性定制,具有传统制造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除了在教育领域与学校的合作外,维示泰克还取得了来自许多其他行业的订单,包括与医院合作为患者量身定制“牙托”,帮助玩具公司将设计变为实物,甚至还会帮个人设计师打印各类稀奇古怪的制品……

   “事实上,3D打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我们现在做的其实是以国外成功的应用实例引导发掘国内客户的需求。”侯晓雯如是说。

   无独有偶,在浙江金华从事3D打印制造和服务的同行闪铸科技也提出了类似的说法。闪铸科技市场部经理陈铮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今年之前,闪铸科技的主要客户都是国外的个人设计师和技术工程师,国内的销量极低,国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但自今年以来,情况开始改变,国内客户出现了迅速增长,来自高等院校、研究所和个人爱好者的订单明显增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基于工业需求购买机器或服务。”陈铮铮说,闪铸目前也正积极拓展国内的销售渠道,预计今年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持平。

 

   3D打印只是噱头?

    然而,《2013沃勒斯报告》中同时指出,当前制约中国3D打印设备制造发展的是3D打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例如激光器等仍然依赖进口。中国虽然起步不晚,但设备在物品的打印精度、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仍然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

   深圳市大业激光成型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提供3D打印服务的公司,区别于维示泰克和闪铸科技,大业激光本身并不生产3D打印机,而是通过进口工业级3D打印机作为生产设备,为客户提供3D打印服务。

   “工业3D打印机不仅可以实现最高0.01毫米的高精度打印,还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的喷头与托盘,而桌面级的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理论也才0.2毫米。”大业激光总经理陈烜7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然而,尽管如此,受限于材料,即使是工业级3D打印机制作出来的产品也大多仅限于“手板”,无法直接成为可供使用的功能性零件。

   所谓“手板”,是制造业的一个术语,是指在没有开模具的情况下,根据产品图纸做出的若干个产品样板,主要用来验证产品,包括外观、结构和功能。由于最早这种样板只能靠经验丰富的技师手工制作,所以学名“手板”。

   换言之,工业级3D打印制品主要作用是验证设计,而非直接商业化,至于低精度的桌面级3D打印机,更是只停留于“只能看看”的阶段。

   正因如此,制造业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于“3D打印颠覆传统制造业”的说法完全不以为然。他认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噱头而已。郭台铭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应用于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他还列举了3D打印的电话为例,说明这东西可以制造出来,但只能看,不能用,因为3D打印商品不能加上电子组件,无法成为电子产品量产。

   事实上,郭台铭所言非虚。即使是在设计氛围最为浓厚的“创客”圈内,3D打印机的应用也十分有限。深圳“创客”运动发起人、开源硬件提供商深圳矽递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潘昊7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D打印的材料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塑料,而且无法添加电子组件,只占到公司产品的很小一部分。

 

   90%打印服务是制作手板

     从记者采访到的众多3D打印服务商的情况来看,一个共同点在于,他们90%以上的订单都是制作手板。

   “这其实与3D打印的应用思想相悖,但受制于国内目前的工业现实,也是无奈之举。”陈烜说,在国外,3D打印更多的是用于尖端工业设计和医疗领域。他列举了通用汽车公司的例子,工程师通过3D打印技术对汽车的地板控制台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而使汽车重量大幅降低,而这样的设计正是传统制造工艺所无法实现的。

   除了通用,波音公司也已经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造了大约300种不同的飞机零部件,包括将冷空气导入电子设备的导管。这些导管形状比较复杂,以前需要用不同的零件来进行组装,这样会提高劳动成本。如今通过三维打印技术,这些传统制造工艺中的难题都不复存在。

   然而,这些来自国外的前沿技术思想,则与中国的工业现实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许多廉价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被改良优化,并形成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再小批量的生产,都会有合适的代工厂愿意承接。另一方面,虽然在尖端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也能使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制造零配件,但能够量产应用在商业中的,还都是进口产品。连设备带打印耗材都进口的结果,就是在国内的商用3D打印成本居高不下。#p#分页标题#e#

   “受制于国内的工业设计水平,很多结构简单的产品都不适合用3D打印制造。”陈烜说,对于这项技术而言,真正能让3D打印技术“用在刀刃上”的是内部结构复杂,原材料成本昂贵的产品,例如锁具、钛合金制品等。

   基于同样的原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业机构只有不到10%的手板会交给3D打印制作。

   手板加工商深圳创辉工业模型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尚飞7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D打印手板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贵,另一个是材料不够结实。”伍尚飞说,以在深圳做得最多的手机保护壳为例,3D打印出来的手机保护壳优点在于比例精准,耗时不过半天,缺点则是扣位易断。而传统工艺来做的话,最快也要两天,而且精确程度仰赖于手工制作师傅的技术水准,但传统工艺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不限材料。

   “综合来看,我们外包给3D打印服务商制作的都是体积小,结构复杂的手板,而体积大,结构简单的手板仍然是传统制作工艺占优。目前来看,还是后者居多。”伍尚飞如是说。

 

   在中国离推广还有多远?

   显然,正如一篇评论文章的观点所言,“在中国,3D打印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设计制造工艺,它能够提供一些便利,但与中国良好的工业生态基础相比,优势也不明显。”

   那么,3D打印在中国距离商业化推广应用到底有多远?

   一位国内科技撰稿人也指出,目前制造业的中心正在从中国转移到更加廉价的东南亚,中国迟早也要面对人力资源昂贵和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成熟技工离开生产一线,“去工艺化”的换代在中国也终将发生——但比美国可能要晚整整一代人。因此,就现阶段而言,3D打印技术无疑是中国为制造业转型所做的未雨绸缪的准备,并不会因此颠覆任何行业。

   而陈铮铮则表示,3D技术的成长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其他各项条件的成熟,包括3D设计软件的普及,新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3D打印产品服务的挖掘与销售渠道的建立。

   MakerBot——美国最有名的桌面3D打印机开发商之一,它的联合创始人Zach·Smith在退出这家公司后目前旅居深圳。Zach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难断言3D打印在中国距离商业化有多远,但可供参考的是计算机的发展轨迹。目前的3D打印机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桌面级产品刚刚诞生,而且同样的简陋、笨重、难以操作。

   对于未来3D打印的前景,美国ABC成像公司3D模型和快速成型业务负责人约翰在《3D打印》一书中描绘道,“我认为未来3D打印机可能不会出现在每个家庭或办公室,我看到的是另一种未来,人们并不是提交给仓库订单以获得零部件,而是下载3D设计文件并在他们附近的打印商店进行打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