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3D打印真有用“郭”字倒过来写

星之球激光 来源:未知2013-08-16 我要评论(0 )   

笼罩在3D打印身上的耀眼光环似乎有所暗淡。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公开批评,被寄予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根本是个噱头,他声称,富士康投入3D...

 

  笼罩在3D打印身上的耀眼光环似乎有所暗淡。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公开批评,被寄予“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根本是个噱头,他声称,富士康投入3D打印多年,结果完全不行,并且放言,“如果3D打印真有用,我的‘郭’字倒过来写”。这让热捧3D打印的投资者不免尴尬: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

 

  生存艰难

  “不管是我们,还是国内其他生产3D打印机的企业,大家生存都很艰难。”成立于2008年的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涉足3D打印技术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企业,谈及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总经理连宁坦言并不乐观,“紫金立德的初期投资很大,目前的现金流和资金结构仅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连宁告诉《浙商》记者,3D打印机的市场主要还在国外,通过代理进行销售,只能捞回部分成本,尽管可以借助国内销售的利润来弥补国际销售,但是整体盈利空间小。“若要扩大规模、收回前期投资,基本上不可能。”

  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3D打印服务,然而公司营收目前却主要来自于设备销售,其总经理金涛验证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尽管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已经研发出了工业级3D打印机,但能够量产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大多还是进口设备。因为自主研发投入巨大,国内3D打印行业从业者倾向于做风险小、投入少的设备代理。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认为,问题症结在于3D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传统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生产设备卖设备。而从目前情况看,国内3D打印企业还是在沿袭传统工业的老路,先把打印机生产出来再去推销,不注重将创新技术运用到大众消费领域,这肯定走不通。”

  事实如此,国内数家3D打印企业的公司网站主页上,销售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均不约而同地摆在醒目位置。频繁现身各大3D打印产业论坛的某长三角公司华东区运营负责人黄总,接到《浙商》记者拨通的电话,张口即是“是要买设备吗?”销售迫切之心可见一斑。

 

  进退两难

  任何一家3D打印企业的生产车间里,都会展现这样的生产过程:一台3D打印机接收到制作一个模型的指令,打印机中部的零件开始不断吞食塑料(10705, 35.00, 0.33%)条,将它们熔化后再通过针头挤出变成流质的原料。零件下方的托板则依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在四个方向活动,通过喷嘴挤出直径0.1毫米的液态塑料丝,先层层拼接成面,再逐渐升高分层堆积出立体的形态。

  这是3D打印方式中最便宜和流行的熔融挤出技术,除此之外,还有激光烧结技术和光固化烧结技术。熔融挤出和光固化烧结支持塑料材料,而激光烧结还可以使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模型打印尺寸的大小取决于托板的尺寸。按照深圳3D打印机品牌维示泰克每小时打印出15立方厘米物体的速度,一个手机结构的模型大约需要三到四个小时。

  尽管3D打印技术在精度和速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国内的3D打印产业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得益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角色,再小批量的生产,在中国都会有代工厂愿意承接,而居高不下的3D打印设备价格又让大部分工业设计师和生产企业望而却步。

  全球3D打印行业研究机构Wohlers Associates近日发布的2013年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3D打印行业总产值增长了28%,达22亿美元。3D打印机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5%,其中38%产自美国,中国仅占8.5%。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3增材制造技术全球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产品(20.3%)、汽车制造业(19.5%)、医疗/口腔医学(15.1%)、航空航天(12.1%)、工业/商用机器(10.8%)及学术研究、军事项目等其他方面(22.2%)。

  “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不计成本型’的领域。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制造业这些行业定制的3D打印产品需求稳定,价格相对较高。”连宁说。

  “杭州3D打印企业先临三维就承接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单子,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国外设备,为后者提供打印产品样板服务。如果汽车制造公司自己购买3D打印机,会由于模型少而造成利用率不足的浪费,所以不如交给3D打印企业做。”某业内资深人士说,“然而漫长的投资回报期不是一般3D打印企业所能承受的。”

 

  新技术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3D打印技术的魅力: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不需要庞大的机床,不需要众多的人力,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便可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使生产制造得以向更广的人群延伸。“只要有合适的材料,3D打印机将来不是要取代某一个制造业,而是要取代所有的制造业。”世界首个公布3D打印机开源数据信息的英国工程科学家阿德里安曾经豪言。

  3D打印“看上去很美”,然而身在其中的企业家感触最深,连宁、金涛等业内人士均否认3D打印会颠覆制造业。原因之一就在于,相比传统制模工艺,3D打印效率还是很低,成本依然很高。并且,打印效率与打印质量也呈现负相关关系,如果需要非常高的打印精度,打印速度就会变慢,效率则会很低

  “基于这样的打印特征,3D打印只能用于单件、个性化产品的生产,不能用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如果是工业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一定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制模。”连宁说,“因而,3D打印与传统制造业只可能是互补关系,不存在谁替代谁。”

  “工业企业的手板制作和医疗领域比如牙齿骨骼,正契合3D打印的优势,因此,行业都看好在这两块领域的应用。”连宁说。但他同时表示制约3D技术发展的材料问题,选择局限性依然很大,“国内目前研发出的能适用3D打印的材料有限,比如,我们现在可以打印出一个塑料假牙模型,但不能给病人直接使用,因为我们的材料不是生物材料。”

  “欧洲3D打印联盟提出20年内要打印飞机,但打出来的只能是外壳模型,还需要增添电子元器件和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公司总经理冯涛也表示,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势和劣势往往并存。3D打印技术具有节约材料、节省时间、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但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也有许多缺点,目前的技术尚无法使用能满足各种功能需求的材料。

 

  瓶颈阶段

  “3D打印涉及的领域太多,什么样的材料能替代人体骨骼?机器和技术又要如何调整,来配合使用这类物理特性的材料?”连宁表示,如果单靠某一个学校或工厂或研究机构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很好的突破,而这往往也是高端工业与基础工业融合的怪圈。“就需要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模式,聚集社会各种研发力量投身到这个产业中。”

  “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会源自那些炫目的想法,而是源自正在趋于成熟的新兴技术与存在了数十年的传统技术的巧妙结合。3D打印与传统加工工艺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结合关系。金属3D打印应与热加工相结合,反过来热加工也要与金属3D打印相结合。”颜永年表示3D打印可行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与传统技术充分配合、互相补充。#p#分页标题#e#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张文武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3D制造须与其他制造手段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3D打印的出现,让制造业的瓶颈越来越弱化。传统制造业需要有厂房、设备各方面的投入,3D打印的普及使得设计者和创新者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3D打印也可以具备大工业生产的优点。3D打印目前被认为还只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但是有一点没有被引起重视的是,3D打印也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假如一个工厂摆上几百台、上千台机器,它同样可以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并且成本是可控的,而又比传统工业具备了个性化、复杂成形的能力。”

  “正如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进程一样,3D打印只是暂时遇到一些困难,只要市场对3D打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连宁表示,与其说3D打印发展陷入了窘境,不如认为它正在经历所有新科技都会碰到的瓶颈阶段,要做的就是等待市场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