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市场研究

激光加工如何突破中低端产能过剩的怪圈

cici 来源:激光制造商情2019-01-10 我要评论(0 )   

文稿/老牛我国的激光加工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近年来很多激光设备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尽管重要的激光器与高端加工集成系

文稿/老牛

我国的激光加工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近年来很多激光设备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尽管重要的激光器与高端加工集成系统还依靠进口,但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中低端激光应用基本上是国内品牌占据,随着核心激光技术的突破,以及更多应用开发,未来我国激光加工市场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同时无序竞争,同质化生产,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怪象将扑面而来……


中低端产品容易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行业很多,经济增长放缓,很多行业的消费需求都大大减少。比如传统行业的钢铁煤炭和房地产,目前是国家最头疼的行业。至于中低端产品,这个没有严格的划分,打个比方说,房地产行业,同一个城市里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卖不出去,可能万科出的房子,价格更高,但是仍然不愁卖,因为做的是品牌,质量好,而一些小地产商的房子,地理位置没有优势,质量差,物业也差,当然卖不动,这就是地产行业的中低端产品。由于中低端产品门槛低,容易切入,容易产生恶性竞争,造成产能过剩。在中低端层面产能过剩、高端技术能力不足已经是我国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也看清楚这个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三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的引导概念。

市场倒逼升级转型

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正式开端于1980年的改革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工业制造模式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加工,这一点以纺织服装、玩具、低端电子产业等为代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中国加工制造企业陷入困境,并且倒逼中国低端加工制造的外贸导向型经济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型。

有人曾说“中国是高科技产业粉碎机”,意指很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在中国发展之后便会出现大批量的同质化复制现象,破坏市场良性发展。目前我国激光企业很多,主要集中在华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但不难发现,很多激光公司从事的激光领域都是重合的,特别是在激光设备组装集成方面,哪怕只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发展的企业也会存在很多竞争对手。正如一把双刃剑,竞争能够促进大家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但同时也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发展方向,从而丧失竞争力。以往这十多年,多个新兴科技型产业、技术在国内落地,走向成熟后,就会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从而导致行业陷入困境,例如有LED照明、数控机床、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机器人,以及近几年的3D打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作为激光从业者,笔者也对激光产业的前景感到忧虑。

“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产能

产能过剩通常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产能过剩主要是针对具有生产性特征的行业,而且是相对而言的,需要在一个期间内、范围内、标尺内来进行界定,不同行业乃至细分不同的产品品类或品质,界定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且极为困难。因此,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几乎所有行业研究都是以大体的程度来界定产能是否过剩。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去产能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首。回顾历史,我国曾经对产能过剩进行过多次集中治理,但结果却陷于“越治理越严重”的怪圈中。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治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产能过剩的制度诱因,没有根除产能过剩的利益诱导机制。因此,去产能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根除产能过剩的利益诱导机制。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在于制度和体制中存在不合理因素。


产业过度投资 机器人产业园是否偏热

据外媒报道,北京力图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把中国打造成机器人技术的领头羊。这引发了地方各市竞相行动,欲成为机器人技术中心。在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有增无减。但这股投资热的到来是在机器人产业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警讯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需求从56%下滑至17%。而据行业统计,过去两年里,中国各地新增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今年6月,业内专家警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出现过度投资和“高端产业低端化”迹象。

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余个。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产业链相关企业超3400家。其中,仅浙江机器人企业数量就有280余家。赛迪研究院装备所所长左世全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现象在部分地区的确存在。”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虽然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研发上取得了“点”的突破,并已投产,但我国企业在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可靠性仍需持续提升。此外,对焊接、手术医疗等复杂技术的掌握很不够,尤其在感知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需加速追赶。

专家指出,如何由数量、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内涵型,是当前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以广东东莞为例,该地区从事与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超200家,但大多数或购买国外设备集成,或采购国外核心零部件组装,有知识产权的不到1/3,大而不強。

新能源车过热:产能规划超2000万辆 10倍于销量规划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三年产销量全球第一,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18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售77.7万辆 ,同比增长53.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产生40%-50%的增速,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或将超过100万辆。鉴于市场中的低端汽车与消费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

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李占川透露,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预计到2020年将全部退出。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永和认为,2020年补贴取消之后,其他的政策如果不能跟上,企业的车型卖不出去,就有可能出现实质性的产能过剩。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崛起,然而由于过去两年的盲目扩产、低端投资过剩,以及今年国家对动力电池发展扶持政策的退出,引发了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容一电动、沃特玛等多家企业先后倒下,另外还连带充电桩领域许多企业也进入亏损状态,成为2018年制造业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而恰恰过去三年有多家激光企业受益于动力电池激光加工设备而快速增长,包括联赢激光、逸飞激光、大族激光、海目星激光、光大激光等。因此动力电池行业洗牌,这些激光企业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激光产业能否走出中低端产能过剩的怪圈?

在激光领域,从事激光设备的企业很多,然而从事激光材料、核心器件与激光器集成的企业则很少。目前激光加工制造技术虽然多年来持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但大多是归入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或者特种加工等类别,并没有单列一项作为重点扶持,仅有两年前科技部推出的“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家重点专项,扶持近7亿元,另外广东省科技厅不久前拔3.5亿专项资金,供激光行业立项申报。因此激光加工也没有明显被炒作以及资本的吹捧,这些年产业的发展走得比较踏实。

然而如今激光几个细分领域,打标与切割已经出现发展过热,随着激光技术快速在工业制造的应用与开拓,各行各业也得知这个行当好赚钱,也纷纷来加入或者关注。激光设备也是工业机械,只是加工手段是用一束激光代替刀具和钻头,激光产业也是一个普通产业,接下来必然要经历成熟期,下滑期。行业洗牌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说激光在2018年就进入了洗牌,这是行业目前还处于无序混战阶段的前期信号,真正的洗牌将会出现在2020年前后。

比如普通脉冲激光器,过去依赖进口,20万元1台,后国产了降为7-8万元一台,现在同质化多了,降至1万元以下1台。出现产能过剩。出现产出大于消费,产能大于市场。有些业者甚至说现在组装一台简单的打标机比组装电脑还容易,个别一些从五金设备过来尝试做激光打标的企业,认为这一行当做到1.5万元左右一台,已经没意思了,准备放弃激光做回老本行。笔者认为,如今包括激光、工业机器人在内的一些高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完全的产能过剩,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不同部门产需供求矛盾严重。有的是产品不适合客户需求,或脱离行业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在中低端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是我国企业能够完全掌握,并且产能过剩,而在高端产品方面,仅是欧美日发达国家控制,我国企业极少涉入,或者几乎空白。

企业应注意在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平衡

去产能不仅要去除过剩的产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与使用效率,

更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技术是强国之本,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还应该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就激光行业而言,

不仅要淘汰生产效率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还应该在提升激光应用值、核

心技术上多做努力。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可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中国企业

才能在利润占比中获得大头而不仅仅是蝇头小利,中国也才能由制造大国跻身制

造强国。有学者指出:工业发达国家去产能化大都是通过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来

实现的。大企业重组之后采取减量措施,包括关掉部分工厂、降低产能利用率,

逐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平衡。从全球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市场经济发展

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带来行业整合和重组,这是开展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未来激光产业的竞争还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激光产业要立足于占领技术制高点,

加强在光学、电子、机械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放大规模效

应,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千亿产业。

激光产业代表了我国先进科技水平,其战略支点意义非常大。如果盲目追求

产能,终究会付出代价。当前行业竞争加剧,大功率激光设备普及不及预期,前景乐观又复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加工激光企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