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资本市场

PMI淡季不淡透出企稳信号 央行有望8月再度降准

星之球科技 来源:新浪财经2012-08-08 我要评论(0 )   

8月开门红未能延续,股指依旧呈现下跌态势,上证创出的新低2100点亦岌岌可危。市场从对政策的极度敏感转向对经济底的寻觅及确认。本周公布的7月官方PMI指数为50.1,在淡...

   8月开门红未能延续,股指依旧呈现下跌态势,上证创出的新低2100点亦岌岌可危。市场从对政策的极度敏感转向对经济底的寻觅及确认。本周公布的7月官方PMI指数为50.1,在淡季回落甚微,透露出些许经济回暖信号。与此同时,由于外汇占款增长乏力,为稳定这来之不易的回暖“火苗”,央行有望本月再度降准。

  PMI淡季不淡透出企稳信号

  本周公布的7月份中采PMI为50.1%,同比跌幅收窄。而汇丰7月份PMI则为49.5%,相比6月份大幅回升,结合两个PMI数据来看,季调趋势已经回升(见附图)。结合工业增加值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目前经济下行动能逐步减弱,中国经济正在筑底过程中。但是下行势头能否就此在3季度止住?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最新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利润来看,6月份工业增加值已出现反弹,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1~5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

  4~7月制造业一般呈现季节性回落,而今年5月份以来,PMI的同比跌幅分别为-2.9%、-0.2%、-0.1%,跌幅逐渐收窄,显现出“淡季不淡”的现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此表示,7月PMI指数降幅继续缩小,表明经济增长筑底企稳迹象进一步明显。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出现了季节性回落,其中生产指数跌0.2个百分点,至51.8%,创下去年12月份以来新低,而新订单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当前总需求增长仍然较为羸弱。而库存则有明显改观,产成品库存显著下降,而原材料库存则继续反弹,这让市场多了一份乐观。

  但订单指数低下使得综合数据的积极意义打了折扣,需求动能依然不足让经济回升仍然存在隐患。“企业恶化趋势正由小微企业向大型企业演化,房地产去库存缓慢,购进价格指数进一步回落,PPI仍将下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红周刊》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没有完全被消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表示,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而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半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大对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随着“铁公基”大幕再启,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地方版“四万亿”计划不断在发酵。

  热钱逃离迫使央行降准

  “稳增长”还需低利率来支持,年内央行一系列降息、降准措施已经使得资金价格开始下行。多家机构宏观分析师认为,7月份CPI跌破2%已成定局,再次降准是大势所趋。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将维持在低位,而且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外汇净流出714亿美元,这些表明市场非常需要流动性的注入。央行于本周共进行了58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本周内有1450亿元逆回购到期,而可供对冲的到期央票仅1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被动净回笼资金860亿元。在本周大量逆回购到期的压力下,央行需要采取更多手段来调节流动性。

  从最近6周情况看,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逆回购操作来保持流动性,远超出前两轮逆回购时间。市场分析认为,可能是在连续两次降息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回升带动的骚动引发决策层担忧,随着逆回购的规模逐渐减小,逆回购可能接近尾声。依据前两轮逆回购结束后央行紧接着就宣布降准,结合下周将是7月经济数据公布集中期,依据惯例,数据披露期降准的时间窗口最大。徐洪才表示,8月降准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此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中信证券(12.21,0.03,0.25%)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商务部研究院白明也表述了相似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仅仅靠逆回购不能以缓解基础货币增长乏力局面,因为在贬值预期下热钱不断逃离中国,今年1季度外贸顺差还保持在500亿美元,2季度就出现了逆差,而且5月份出现千亿元负增长现象。为保证市场充裕流动性,这将逼迫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反向对冲。降准预期带来流动性释放有助于缓解股指中枢渐趋缓慢下移的态势,相比当前交易费下调、退市制度,无疑降准对股市提振作用更加明显直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