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光谷为何会发光?背后密码公开

来源:长江日报2023-08-25 我要评论(0 )   

两个多月前,《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研究,一个光子就可启动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可将光能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化学能。光谷,我国第二家也是唯一以“光”闻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

两个多月前,《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研究,一个光子就可启动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可将光能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化学能。


光谷,我国第二家也是唯一以“光”闻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家家企业犹如一个个光子,如何被激活,怎样进行光合作用,怎么形成“光合效应”?


创新,光谷的火炬;文化,光谷的火种。光谷是“常为新”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长江日报调研组历时两个月,在1.5万家光电子企业中深入6家样本企业调研,剖析3组6家企业的故事,探源背后的文化密码。



故事之一

楚天激光与逸飞激光:


一次“携手”,一次“放手”,再一次“握手”


图片

逸飞激光上市现场,孙文(左一)到场祝贺。


创立第18年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逸飞激光”)

登陆科创板

7月底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仪式上

创始人吴轩请来了前老板

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楚天激光”)

创始人孙文


握手,拥抱,祝贺

场下一片掌声自发响起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握手

这一年

吴轩48岁,孙文68岁

他们都在30岁而立之年创业

都属一个激光行业

都有一个“华科男”标签


这是时隔24年的再一次握手

1999年

吴轩大学毕业加入楚天激光

这是国内首家民营激光企业

曾创造中国激光领域的

多个“第一”


上市前夕

吴轩接受长江日报调研组专访

回忆他在楚天激光的“一路闯关”


盯项目、画图纸是“第一关”

技术岗位干了一年

又用两年组建客服中心

再飞欧洲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

他说,语言不通不要紧

技术是行业内最好的语言

2005年底

意大利艾伦公司的一笔大额投资

见证了吴轩跑遍全球的成果


外方投资顺利签约5天后

功成身退的吴轩按照约定

辞去楚天激光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正式创办逸飞激光

期望“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激光被誉为世间“最亮的光”

30岁的孙文辞职创业20年之后

30岁的吴轩接力创业

“握”住了这束神奇的光


楚天激光从1985年创立至今

让激光走出实验室

从“书架”上“货架”

从产品变商品

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逸飞激光从3个年轻人

“泡”在武珞路一间简陋厂房

到拥有900多人的团队

从自主研发全极耳电池

到上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晋级科创板

“圆柱全极耳电池智能装备第一股”

成为“民营经济31条”出台后

湖北首家上市企业


图片

圆柱全极耳电池的激光封口焊接。企业供图


上市不是终点

不动摇、不折腾

持续放大激光焊接这一个支点

吴轩在上市前定下了新目标:

打造世界一流的

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


“有所为有所不为,

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

跨过“求大陷阱”后

孙文关掉了无关主业的子公司

“激光就是永恒的主题。

尤为高兴的是,

一代代新人成长为中坚力量,

光谷有后劲!”



故事之二

华工科技与锐科激光:


“分手”再牵手,曾经的“小手”变“大手”,“大手”拉今天的“小手”


图片

锐科激光全自动泵浦源智能制造产线。记者周超 摄


切割,焊接,光束飞旋……

8月10日

位于武汉新城的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锐科激光”)

检验车间内

几十台光纤激光器

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测试


锐科激光副董事长、

总工程师闫大鹏说

“生产的激光器将卖往华工科技,

他们的激光器加工装备

也会供应我们。”


一个是“中国激光第一股”

一个是“光纤激光器第一股”

两家激光企业

在广为流传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现代版外

还有另一段故事鲜为人知


图片

近几届光博会,华工激光和锐科激光展台作为邻居,紧密在一起。记者周超 摄


2007年

51岁的闫大鹏从海外归来

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华工科技”)

旗下华工激光合资创立锐科激光

各占一半股份


仅用一年时间

国内首台10W脉冲

全光纤激光器研发成功

然而需要新的融资

钱从何而来?

4年后华工科技“忍痛割爱”

锐科激光牵手航天三江

再一次嫁接资本


从成功研制国内首台

10kW工业级光纤激光器

到牵头制定国内首部

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

从上市后连收12个一字涨停板

到连续5年稳居全球市场第二位

有了央企的加持

锐科激光完成了“一束光”的突围


时至今日

经过多次减持

两大企业间股权联结已然“解绑”

一位本地券商研究员感慨:

一笔3000万元的投资

华工科技获得超过10倍回报的同时

更为武汉缔造了一家明星上市企业


闫大鹏说:

“华工科技给了锐科激光试错的平台。”

华工科技董事长、总裁马新强说:

“虽然锐科被收购,

但两家企业属互相成就,

仍同路前行。”


一次体面“分手”

是彼此故事新的开始


图片

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智造生产线。记者周超 摄


去年金秋时节

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

智造生产线投入使用

订单量达到过去5年的总和

“国内首条”背后

是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

产业链企业的协同攻坚

马新强说

“供应链、创新链自主可控,

产品才能行业领先。”


做国产替代先行者

为全球激光业画“跑道”

3年前

锐科激光联合华工激光等

制定的一项光纤激光器国际标准

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审核通过

这是我国企业首次

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


“于公于私,

我和闫大鹏都已成激光‘同路人’、

志向相投的朋友。”

马新强回忆起两人

在高铁上的一次偶遇

一聊起来发现大家追求的

仍是激光产业战略发展

仍都希望科技报国


你给阳光,我给养分

从“独木成林”到“聚木成森”

300多家激光企业在光谷集聚

企业密度全国领先

创新浓度国内罕见

持续引领着我国激光

技术、标准和产品的突破


今年3月的首场光谷青桐汇

华工科技、锐科激光都是受邀企业

作为“链主”企业

锐科激光与3家中小企业“牵手”

副总经理卢昆忠说

“从曾经的‘小手’,

变成产业龙头的‘大手’,

深感荣幸。”



故事之三

长飞与长芯盛:


出手“引进”,一手“呵护”,联手“出海”


图片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各类光纤产品。记者周超 摄


“科塞密主动撤诉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时隔两年

长芯盛(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芯盛”)

总经理汤金宽依然记得

当时赢得“337调查”案的激动

“打赢一场官司不是目的,

要向国际社会证明,

我们是一家真正‘原创新’企业。”

2021年8月

经过长达10个月的庭前交锋

与美国科塞密公司之间的专利纠纷

手握百余项国内外专利的长芯盛完胜


长芯盛的“长”

源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飞”)

“盛”源于威盛电子

“企业必须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10年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4个多月后

长飞与威盛电子合资组建长芯盛

攻坚“带芯片的有源光缆”


半年不到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长芯盛

在全球首创USB光纤数据线

0.1秒传完一部电影

创全球最快速度

次年实现量产

先于同时拥有该技术的美国康宁公司


长芯盛是长飞

多元化布局迈出的第一步

2014年底

长芯盛成立一年之际

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

首次透露长飞规划:

打造全产业链,“造船出海”


给设备,给技术,给人才

长飞精心“呵护”长芯盛

自主研发的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率先在长芯盛投入应用

实现有源光缆的柔性化制造

就在长飞首个从无到有的印尼工厂

拉出东南亚第一根光纤的同一年

汤金宽敲开了

美国一家龙头企业的大门

“对方只给了一刻钟,

这一刻钟就是

叩开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不到10年

瑞士罗技电子、美国通用医疗、

德国西门子医疗等全球巨头

纷纷下单长芯盛

长飞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6%

跃升到连续两年超过30%

从“长江边的飞利浦”

逆袭为“世界的长飞”


图片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在通过预制棒来拉丝光纤。记者周超 摄


“打上国产化的时代烙印,

不仅要装自己的粮食,

连碗都是自己做。”

庄丹说

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的国产化

到包括设备的源代码

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长飞实现了从光纤预制棒

到光纤、光缆的全链国产化


5月30日

一个聚焦产教融合的

光纤光缆创新联合体揭牌

长飞牵头

长芯盛等9家单位共建

破解“卡脖子”技术

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一个多月前

长飞产业大楼正式启用

数百米开外

比食堂还小的“小平房”行政楼

“服役”32年后即将“退休”

它见证了这家走过35年的

中国光纤企业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它也将继续见证

长飞联手“同行者”

走好自主创新这条必由之路



后  记


光谷35年

时间长河,一瞬


这样的“CP故事”

每天都在武汉之东“上新上演”

一家家“有根”的企业

每刻都在光谷标注创新“进度条”


光合作用始于单个光子

一个个企业“光子”

扎根光谷土壤

吸收水分和养分

发生光合作用

实现“光合效应”

共营拔节生长式的文化场景

共享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企业创新起家

产业创新发家

科技创新立家

光谷的创新,是不灭的火炬

光谷的文化,是创新的火种

光谷靠创新驱动走到今天

也必然要靠创新文化走向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武汉光谷激光企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