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第八届“红光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召开

来源:“红光奖”组委会2025-05-12 我要评论(0 )   

5月10日,第八届“红光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顺利召开。聚焦“技术、创新、发展、贡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组通过审阅入围项目资料,逐项评审与集中讨论评...

5月10日,第八届“红光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顺利召开。聚焦“技术、创新、发展、贡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组通过审阅入围项目资料,逐项评审与集中讨论评议,对105家激光产业链企业申报的141个入围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

图片

评审会上,各位专家对本次评选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从组织严密、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了“红光奖”评选活动取得的成绩,认为评选活动在激光行业营造出弘扬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活动,树立了标杆,鼓励了先进,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01、权威阵容齐聚,共同评审行业大奖


本届“红光奖”专家评审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四大院士领衔。评审组成员集结了国内各科研单位、研究所、高等院校、激光协会等机构的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TCL等大型激光应用单位的激光专家。

评审会上,专家组成员结合企业递交的资料,对激光行业影响力企业奖、最佳成长型企业奖、激光工业装备创新奖等奖项的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核,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审意见。各位专家评委认真审阅每一项入围项目和企业的介绍资料,根据参评企业的申报材料对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及行业贡献力等多维度、全方位进行了评审打分,并对特别突出的项目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图片

会议最后,“红光奖”专家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发表重要讲话。范院士指出,本届“红光奖”在项目质量、创新性与应用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会上,参与评审的专家们纷纷踊跃发言,从技术创新点、工艺突破性、行业应用价值等对申报项目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专业的评审意见。评审专家表示,脱颖而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将对推动激光技术的创新应用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02、树立创新标杆,全力打造行业盛典


历经前七届的沉淀,“红光奖”已经成长为业内权威、专业和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奖项,现已成为展示中国激光行业最新技术比拼和引领行业方向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赛事。

图片

本年度“红光奖”入围项目,有来自国内外知名激光企业的创新产品和项目,有国内激光科研机构和高校申报的先进技术,也有来自行业“新秀”首创的硬核项目。入围项目创新性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部分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评审会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把关,挖掘具有标杆意义和创新引领的激光好产品、好项目。同时,通过“红光奖”评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激光行业健康发展。

组委会表示,顺应激光行业发展新趋势,通过评选活动打通激光行业壁垒,打造更具专业度和影响力的行业奖项,增强获奖项目在激光制造全领域的影响力。组委会将继续发掘彰显中国激光产业优秀企业和创新力量,以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全面性的评选理念,更加规范科学地开展评审工作,向行业展示激光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向公众全方位展示和推介激光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动态。

综合专家评审结果及网络投票情况,最终获奖名单将于6月4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八届“红光奖”颁奖典礼上现场揭晓。届时,评审团专家也将亲临现场,对获奖企业进行授奖。名单揭晓后,组委会将通过官网、媒体等渠道对获奖产品及企业进行广泛的宣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