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中国“激光之城”巡礼 | 黄石:借势光谷,追“光”逐“电”

十一郎 来源:激光制造网2025-09-16 我要评论(0 )   

系列报道中国“激光之城”巡礼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作为先进加工工具的激光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了多个激光产业发展较快的产...

系列报道

中国“激光之城”巡礼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作为先进加工工具的激光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了多个激光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集聚区。


从激光企业数量、产值、规模等方面划分,目前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相对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地区、环渤海一带,其中又以深圳、武汉、苏州、济南等城市为代表,构成中国的 “激光版图”。这些“激光之城”的形成,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产业重点也各有侧重,各有各的优势。


本刊特推出中国“激光之城”巡礼系列报道,试图将笔触瞄准中国激光发展最快速、资源最为集中的几个城市,从产业现状、企业规模、科研水平等维度进行全方面的剖析,给其他城市带来借鉴和启示;也希望通过这组报道,让激光从业人员更深入了解宏观的中国激光产业现状,从而更好地思考激光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向。今日,推出中国“激光之城”巡礼系列报道第十六篇:


黄石:借势光谷,追“光”逐“电”


         


在长江之滨,一座曾以铜矿闻名的老工业城市,正悄然点亮一束属于未来的光。


黄石,这座千年矿冶之城,凭借与武汉光谷80公里的“同城之距”,敏锐捕捉到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澎湃浪潮,以“武汉所缺,黄石来补”的精准定位,深度嵌入“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书写着“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的协同传奇。


Image


从全球PCB产业高地跃升为激光智造新锐,锐科激光智慧工厂的机械臂划出创新弧线,离岸科创园汇聚顶尖智慧,一条贯通研发、制造、应用的激光产业链在黄石加速成型。


如今,黄石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追光者”姿态,通过区位赋能、龙头牵引与创新驱动,逐步从“武汉配套”迈向“武汉协同”,在激光与光电领域绽放出璀璨的“黄石之光”。


Part.01

区位协同:

构建产业流通“新闭环”


事实上,早在2011年,沪士电子的入驻,为黄石埋下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种子。历经 14 年培育,这里已聚集3家全球PCB五十强企业、14家全国电子电路百强企业,湖北省三分之二的PCB企业在此扎根,成为武汉光电子龙头企业的 “最佳配套区”之一。


而且,黄石与武汉的光电产业协同,始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黄石新港与武汉阳逻港形成“双核联动”,年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通车后,10分钟直达花湖机场、40分钟直抵光谷,构建起“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这一“近在咫尺”的流通体系,为黄石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铺就“快车道”。


黄石的工业底蕴更成为协同关键。铜产业传统优势与武汉光电子需求精准匹配,从单一配套到“研发-制造”双向联动,黄石已实现50%以上企业深度融入武汉产业集群,形成“武汉缺什么、黄石补什么”的闭环生态。


Part.01

龙头牵引:

打造激光智造“新高地”


锐科激光的“黄石智慧工厂”投产,是黄石激光产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2023年12月,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激光产业园通过竣工验收,建成湖北首条规模化国产光纤激光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大功率激光器整机5万台,产值超25亿元。该项目不仅填补了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链空白,更推动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从“板”向“光”跨越。


Image


锐科的链主效应显著——项目投产后,带动众大电子、晨信光电等6家核心供应商落户,促成武汉芯动科技、汉泰科技等20余个项目设立生产基地。2024年,园区通过“离岸招引+本土转化”模式,吸引73家企业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柔性引进院士等人才,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


更关键的是,锐科以智能化破局。全球首条光纤激光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芯片封装、泵浦源制造等环节无人化率达50%,光学模块产线除光纤整理外均自动流转。2024年发布的120kW工业激光器,切割速度达0.35米/分钟,技术指标领跑全球,巩固了其国内激光器龙头地位。


Image

拓尔精密激光设备制造项目


同步推进的还有拓尔精密激光项目,填补鄂东南高端装备空白,其微米级精度的激光设备将服务航空航天领域,达产后年营收可达2.5亿元,进一步完善区域激光应用生态。


在锐科激光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黄石加速激光产业集聚,众多核心供应商环聚周边,一条国产化激光设备生态链在黄石加速成形。


Part.01

创新驱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值得一的是,黄石的“追光”之路,离不开科创体系的重构。2018年,黄石在武汉设立离岸科创园,构建“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石”的飞地模式。中科光芯光电子研发中心在此汇聚精英,攻关光芯片设计;武汉颐思谱科技则采用“加速生产在黄石”策略,计划将新公司迁入黄石未来科技城,推动技术产业化。


Image


至于本地创新平台也同步升级。黄石大学科技园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提能增效,组织实施项目158项。2024年,离岸科创园2.0版迭代,与黄石未来科技城高效联动,吸引204家企业入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


此外,黄石经开区发布《关于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核心光源协同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授信。供需对接会促成近10家企业合作,意向金额超2亿元,区域创新生态活力迸发。


Part.01

集群崛起:

迈向“两百亿级”产业高地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规上企业达80家,其中激光产业贡献了华中地区正增长的主要增量——这组数据背后,是一座产业集群的崛起之路。


如今的黄石,已形成“一核多链”的产业生态:以锐科激光为核心的激光产业链,覆盖从激光器核心器件到整机制造的全环节;以沪士电子、联新显示为代表的 PCB 及新型显示产业链,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以晶芯半导体、中科光芯为支点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填补省内多项空白。2023 年成立的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协会,60 家会员企业携手推动“抱团发展”。


Image

黄石智慧激光产业园项目


面向未来,黄石正瞄准“2025年建成两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的目标,重点布局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等赛道。例如,黄石智慧激光产业园与武汉光谷形成“双引擎”,吸引赫得纳米、全洋科技等企业集聚,推动PCB、半导体、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战略产业配套升级。


尽管面临高端人才短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等挑战,但依托武汉都市圈的辐射、光谷科创大走廊的红利,以及全市工业 12.6% 的增长动能,这座“追光逐电”之城,正以协同创新为笔,在长江之畔描绘着更广阔的产业蓝图。

来源:激光制造网 编辑:十一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超快,激光器,项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