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将取代LED照明

来源:光电工程师社区2016-06-16 我要评论(0 )   

中村修二,对于LED人来说,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作为高亮度蓝色LED的发明人,他在LED领域占有绝对话语权,尤其在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牵动着LED...

 中村修二,对于LED人来说,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作为高亮度蓝色LED的发明人,他在LED领域占有绝对话语权,尤其在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牵动着LED行业的舆论风向。针对下一代照明技术,中村修二在近年来发表了各种预测,或是激光照明,或是光通讯,或是雷射二极体 ,这里为您整理了中村先生的这些预测,看看能不能从中抓准下一个照明风口。
 

 
  “LED下个突破是相位一致性”
 
  近日,在台湾科技菁英领袖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的记者会上,中村修二表示看好LED产业前景,只是目前厂商生产元件较难获利,业者应朝系统发展。同时,LED下个突破是相位一致性,这样光将可传得远。
 
  “雷射二极体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照明”
 
  9月3日中村修二受邀至台大进行演讲,他在演讲中分析了固态照明技术的关键发展趋势:除了利用“GaN on GaN”技术制造紫色 LED,继而产生发光一致、更纯净均匀的白光外,雷射照明将会是产业发展关键。相较于LED,雷射二极体(Laser Diode,LD)能够实现更高效率照明,在不久的将来会相当有市场。
 
  “使用蓝色LED的白色LED早晚会消失”
 
  在7月24日举行的“GaN掀起能源革命”研讨会上,中村修二指出,由蓝色LED产生的白色LED存在蓝色光的峰值强度较高,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蓝光问题”。同时,中村修二亦强调,InGaN的确是一种奇迹般的材料。没有这种材料,就无法实现高亮度蓝色LED。通过在发光层采用InGaN(氮化铟镓)的“双异质结构造”,才实现了达到实用水平亮度的蓝色LED。
 
  “LED下个杀手级应用是光通讯”
 
  4月9日,中村修二在台湾交通大学的专题演讲中表示,LED下个杀手级应用是光通讯(LiFi)。现有通讯方式,以光纤有线通讯搭配微波无线通讯(如WiFi)为主,但WiFi为人诟病的2大缺点是易遭拦截、微波有害人体。
 
  “看好LD激光照明与GAN基板发展”
 
  4月初,中村修二在拜访台湾地区时指出,预期未来GaN on GaN(氮化镓基板生长氮化镓)会是有重大突破的地方,在上面长的LD、LED,都会有比以往更好的效率和成果。只是,目前的GaN基板成本还是很高,远高出蓝宝石基板不少。另外,中村修二认为,LD激光照明的效率与质量会比较好,目前成本还很高,可能还要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商业化普及。
 
  “激光器将取代LED”
 
  2014年12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的诺贝尔奖纪念演讲上,中村修二表示,蓝色LED存在“光效下降”问题,越是高亮度,就越难提高效率。而激光器不存在这一问题,与LED照明相比,激光照明可实现非常高的效率。他预计激光照明将来会取代LED照明。
 
  “以紫色LED推动节能”
 
  10月8日,中村修二在自己创立的发光二极管(LED)创业企业SORAA公司召开记者会,表示希望通过普及该公司制造的紫色LED来降低能耗、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紫色LED能以更少的能量实现与蓝色LED的相同的亮度,因此有望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激光照明或成下一代半导体照明”
 
  2013年11月11日,中村修二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CHINASSL2013)现场作报告,期间指出,氮化镓比蓝宝石基底的LED更好,而且成本也有所下降,能够满足现有LED技术要求,其电流密度可比以前增加10倍,照明质量更高。同时,使用氮化镓还可以采用非极化和半极化的平面,以提高它的效率。下一代半导体照明很可能是激光照明,虽然目前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但LED灯与激光灯比较,效率下降小、电流密度增加许多,所以激光照明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小结
 
  在中村修二看来,如果将蓝宝石基板型产品视为第一代固体照明的话,那么GaN基板型产品就是第二代,而激光器照明就是第三代产品。但三代照明产品并不存在完全性的取代,因为他们都有自身的优势及专注领域,没有一项技术能满足所有的照明需求。而且,固态照明领域还将不断产生新的光源,包括OLED、量子点技术等等,但任何一种光源都是照明技术发展的一站,都不会是这种发展的终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村修二激光照明LED照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