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中国制造”距世界先进水平究竟差在哪里?

星之球科技 来源:e制造2016-04-17 我要评论(0 )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和制造文明的缺失相关。从将就到讲究,这是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要迈的一道坎。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和制造文明的缺失相关。从“将就”到“讲究”,这是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要迈的一道坎。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加快转变,提炼中国制造的文化精髓,涵养中国特色的制造文明,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当务之急。
 
制造业急需价值与精神重塑
 
“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究竟差在哪?对企业而言,除了技术、质量、品牌等有形因素,一些无形压力更让他们深受困扰。
 
首先,“流动”的工匠无法支撑“铁打”的企业。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制造企业来说,过快的工人流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福建省晋江市某皮革公司为例:今年春节前,部分农民工要求提前回乡过年,导致延期交货损失惨重;春节后企业将月工资从2.4k提高到2.6k,工人却只回来1/3,其余都得重新招聘。
 
该公司并非个例,福建拥有大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农民工,导致企业连稳定生产都保证不了,更遑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愿意投身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需解决的首个问题。
 
其次,“赚快钱”的理念无法打造百年老店。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看来,盈利水平、资产规模、企业估值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专注和深耕;许多企业关注做大而非做精做专、将“转行”当“转型”,房地产热、互联网热、股市热让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利于制造业健康发展。
 
再者,“廉价低质”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制造创造了物美价廉的传奇,但粗暴山寨、抄袭模仿使中国产品背上了“廉价低质”的名声,既影响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信心不足。年初中国消费者赴日本抢购马桶盖一事,正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了诸多先行者。从以高铁、电气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到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再到格力、海尔等家电品牌,中国制造正从“代工+低价”的模式向“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换。在这一过程中,重塑中国制造的价值和精神显得尤为紧迫。
 
标杆企业要率先探索实践
 
自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文明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现代制造文明。
 
对中国制造而言,其转型发展的道路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这座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
 
这种工业文明的构建离不开标杆企业的引领。事实上,从铁人精神、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高铁精神,再到格力、华为、中兴等矢志技术创新、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的理念,中国并不缺乏自主创新、梳理中国品牌价值追求的个案,但如何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文明理念,则需要更多标杆企业的出现。
 
因此,标杆企业是国家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都分别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在当代中国,标杆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和实践,提炼中国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全社会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
 
制造文明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政府来说,应该完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崇尚实业的体制机制,并大力营造相应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氛围。
 
德国、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价质低的困扰。对此,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蜕变;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以此为鉴,我们应从国家层面牢固树立质量立国意识,以标准为先导强化质量管理,并在全社会引导树立质量诚信文化。
 
对制造企业来说,应走出以规模换成本、以成本换价格的竞争模式,树立以科技、质量、品牌为先的发展理念。我国制造企业践行制造文明,应对消费者存敬畏之心,不让低质产品流向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将就”到“讲究”是中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此外,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也应从追求“价格低廉”转变为“高质有效”。随着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以及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企业、消费者、商业营销形成的“物美价廉”的消费诉求有待转型。当前,我国一大批偏好性能、愿为高品质埋单的消费群体正在兴起,这意味着消费理念的变革、对“价廉物美”观念的部分扬弃,并很有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新层次。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能力很强,但国人依然出境爆买?
 
近日,据日媒称,中国人购买日本高档商品的势头加剧。日本珍珠、铁壶等很受欢迎,面向中国的出口呈增长态势。产地的生产跟不上需求,以致市场上产品价格上涨。日媒称,在中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不仅是富裕阶层,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也在支撑着消费。
 
国人爆买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对此不屑,认为国内很多产品的质量事实上不比日本等国差,香港、台湾或日本韩国市场上的许多产品,事实上也是中国生产的。当然,这种判断并不差,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很多制造业领域,比如纺织品工业、玩具工业等日用轻工业产品,中国产品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高端领域内,中国制造也开始蓬勃发展,今天中国高端制造业技术虽然尚落后于西方,但在消费品方面的生产能力上完全可以与日本、欧洲和美国产品一较高下。
 
问题不在制造业能力上,而在于市场意识、专业精神和更为关键的国家-市场关系。
 
市场意识,说白了就是制造业企业研发、宣传、推广和售后等多项其他能力。由于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较长的代工历程,许多制造业企业事实上只是一个车间,是世界市场体系中的一个小环节。许多企业主不懂得如何进行宣传和推广,企业组织模式还停留在作坊式和宗亲家族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差距很大。因此,组织没有变革让许多企业无法跳出代工厂的身份。
 
此外,许多制造业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完全在一个领域内专心研发,高速变迁的市场和国家机关看得见的调控滞后在很多时候为企业同领域的转型制造了很高的壁垒。加上缺乏现代企业组织模式和成熟的分工,许多企业要么无法转型升级,要么死在转型的路上。很少有企业能够在同一领域内制造出尖端产品,更多的只是捞一把就走。这自然无益于在特定领域内精益求精。
 
更关键的是,国家-市场关系没有理顺。国家在很多时候扮演了落后生产方式和组织的保护者而非新型企业组织的保护者,过多的行政调控让市场无法顺利自然新陈代谢。还有,政府责任往往没有落实到位,市场监管不力,让大量假冒伪劣有机可乘。这不但拉低了市场上产品质量,更破坏了合法经营者的收益,造成了双向的市场削弱。类似情况在发达国家就不会出现。
 
因此,说白了,国人出境爆买,表面上买的是优质的产品,实质上买的是成熟市场制度和现代国家-市场关系下的质量保障。不需要怪罪出国购物的国人,把自己的市场成熟起来才是中国最该做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