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行业新闻

首个新冠肺炎患者肺部3D打印模型制作成功 作用有太多

3D打印商情 来源:北青报2020-03-04 我要评论(0 )   

3月2日,湖南省首个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模型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制作完成。据了解,这个3D打印模型是根据医院收治的一位重症患者

3月2日,湖南省首个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模型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制作完成。据了解,这个3D打印模型是根据医院收治的一位重症患者的肺部情况,按1:1的比例打成。病灶部分用蓝色来表示,可以清楚看到患者肺部的病情分布范围。

3月3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放射科主任何玉成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和CT影像相比,3D打印出来的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出病情的分布范围,并用于指导诊断治疗。此外,这一模型也可用作教学科研,让学生更加清楚患者的肺部情况。
3D打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模型

记者了解到,患者龙某是在2月5日发病,2月7日确诊。2月11日,患者病情加重后转到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医院放射科的何玉成副主任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目前患者情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肺部病灶一直在吸收,患者本人吃饭都已正常,呼吸困难的症状已经消失。但因为患者的咽拭子检测还是阳性,所以暂时还没有达到出院标准。

何玉成说,之所以考虑按照龙某的肺部来建模并打印出3D模型,是因为龙某入院时是重症患者,需要客观数据来及时评估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首先轻症患者可能就不需要来进行建模打印,而重症患者病灶范围较大,需要时刻关注。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但是病灶缩小,或者是与此相反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客观依据来观察”。

通过建模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

记者了解到,制作3D打印模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CT扫描,获取病人数据。其次,医生需要建模,即根据CT数据建成立体的电子版模型。建模完成后,要将模型进行镂空处理,处理之后可以用打印机来打印。打印完成后,医生会再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上色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建模是一项核心工作。何玉成说:“建模是花费人力最多的一个环节,需要在计算机上将病灶体积计算出来。打印需要20多个小时,虽然时间长,但是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

何玉成介绍称,截至目前,针对这一患者的肺部,他们已经进行了五次建模,每一次可以精确计算患者的病灶体积,并且能够看出每一次的变化。但不是每次都会打印出来,没有打印的话,他们会分享电子模型数据,了解病情的变化。

“我们是整体治疗,会看整体的变化趋势,肺部有的地方可能会有稍许的发展,但病情如果是好转,绝大部分是一起变好,有一些地方病灶会缩小得慢一些而已。”何玉成说,建模可以更好地看出患者恢复到什么程度,有数据支撑,会帮助医生更加客观理性地为患者制订诊疗方案。

在3月3日当天,他们也在计算患者最新的数据。“今天(3日)早上拿到了最新数据,我们第一件事是计算病灶体积,交给我们主治医生。第二个是可能会打印模型进行对比,看出病灶变化”。

3D打印更加直观也可用于科研

何玉成说,和CT影像相比,打印出来的3D立体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病情分布范围和病灶的累积程度。何玉成举例说:“比如说削萝卜,斜一点削萝卜和正着削萝卜的萝卜片都不一样,不能说斜着切的就大,正着的就小。我们CT有可能是横着切或者竖着切,切的形状不一样。而3D模型就是整体的,直接就拿两个萝卜给你看,这样就更直观。”

一般情况下,3D模型也可以长久保存。何玉成说,在疫情过后,这一模型可能还会放在医院里,用作后面的教学工作。“比如说有学生或者是研究生过来,要告诉他们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是什么情况,也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模具,既可以看也可以触摸。所以除了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外,后面主要的目的就是教学和科研”。

据介绍,除了此次打印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模型外,3D打印技术平时也应用于为其他科室患者等提供服务。2016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3D打印中心,目前医疗用3D打印机已经应用于骨科、口腔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3D打印,3D打印技术,3D打印运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