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从海关总署外贸半年报看激光行业现状……

激光制造网 来源:老One2025-07-28 我要评论(0 )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外贸半年报”,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外贸半年报”,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笔者发现,包括激光技术在内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就基于海关总署2025年1-6月的出口数据,分析一下激光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出口态势,看看“外贸半年报”揭示了激光行业哪些发展态势?

激光技术出口:核心品类引领增长

激光制造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其出口表现直接反映我国高端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海关总署2025年1-6月出口数据来看,我国激光技术相关产品出口呈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的双重特征,核心品类贡献显著。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官网2025年1-6月相关统计数据,非全部门类)

从上图不难看出,激光技术及相关设备出口整体规模已形成百亿级市场体量。在主要激光相关商品中,商品编码为“8515”项下的“激光焊接机器及装置”以126.7亿元出口额位居首位;“8456”项下的“激光加工机床”出口84.7亿元,其中仅“用激光处理各种材料的加工机床(845611)”就达73.7亿元,占该品类的87.07%;“9013”项下的“激光器(激光二极管除外)”出口59.9亿元,其中核心品类“激光器(激光二极管除外)(901320)”出口26.5亿元,数量达802.23万个。更值得关注的是,细分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表现突出:光通信设备的激光收发模块(85177950)出口额近194亿元,激光测距雷达(90151010)出口10.5亿元,数量近1175万台,展现出激光技术在信息通信、智能传感等新兴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从结构特征看,激光技术出口呈现“高端化、集群化”两大趋势。一方面,高端设备出口占比持续提升:用激光处理材料的加工机床(845611)出口额占激光加工类机床(8456)总出口的87.07%,且单台均价达23434元,较普通加工机床高出3-5倍,说明我国激光加工设备已从“中低端代工”向“高端定制”转型。另一方面,产业链协同出口效应显现: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10)虽出口数量仅681台,但出口额达5581.2万元,单台价值约8.2万元,与激光焊接装置、激光器形成“设备-核心部件-系统集成”的完整出口链条,这种集群化出口模式显著提升了我国激光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议价能力。

从增长动能看,激光技术出口的韧性源于“技术突破+市场适配”的双重支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扩张,而激光相关产品多数增速高于这一平均水平。以光通信激光收发模块为例,其出口额占全部激光类产品出口的45.6%,这一品类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我国在5G光模块领域的技术突破——国产100G/200G光模块在传输速率、能耗比等核心指标上已实现全球领先,成功打入欧美、东南亚等主流市场。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路径,正是激光技术出口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应用领域反哺:需求牵引下的协同增长

激光技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出口规模,更在于其作为“工业基础技术”对下游产业的赋能作用。上半年,激光技术几大主要应用领域如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工业机器人等出口均实现显著增长,形成“激光技术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出口反哺技术迭代”的良性循环。

汽车产业是激光技术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技术已成为高端汽车制造的标配。上半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32%,仅上海口岸汽车出口就达到了127.5万辆(占全国总量的36.7%),“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达58.4%。这一增长背后,激光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焊接精度要求达0.1mm,传统焊接技术难以满足,而国产激光焊接机器人凭借99.99%的焊接合格率,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海外工厂配套生产线。汽车出口的增长直接带动激光焊接设备需求——激光焊接机器及装置出口126.7亿元,其中为汽车制造定制的专用设备占比超过40%。

6月29日,汽车运输船停靠山东港口烟台港,准备装运出口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

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激光技术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上半年,我国光伏和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85%和204%,这两大产业的核心生产环节高度依赖激光技术——光伏电池片切割需要高精度激光划片设备,锂电池极耳切割需要超快激光技术,而我国在这些领域已实现设备国产化率超80%。数据显示,用激光处理材料的加工机床中,约30%用于光伏、锂电池生产,其出口增长与新能源产品出口形成显著正相关——当光伏组件出口到东南亚、欧洲时,配套的激光维护设备和耗材也随之进入当地市场,形成“主产品+配套技术”的捆绑出口模式。

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的出口增长,凸显了激光技术在重型工业领域的渗透加深。上半年,我国高端船舶订单暴增40%,已拿到全球订单的2/3,在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船)、集装箱船等高端品类中实现突破。这些高端船舶的建造大量采用激光焊接技术:LNG船液货舱的殷瓦钢焊接精度要求极高,激光焊接技术不仅将焊接效率提升3倍,还能将泄漏率控制在0.001%以下。船舶出口的激增直接拉动相关激光设备需求,上半年激光加工机床对东南亚、欧洲的出口分别增长28%和35%,与我国船舶海外订单的区域分布高度吻合。

工业机器人与机床出口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激光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激增近60%,机床出口增长29%,而激光技术是提升这些装备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激光打标技术为机器人部件提供唯一可追溯标识,激光测距雷达(90151010)为机床提供实时位置检测……数据显示,激光测距雷达出口1175万台,其中约40%用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床的配套,这种“激光传感+装备制造”的集成出口模式,显著提升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从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应用领域产品出口增长表现来看,我国激光行业正步入向好通道,这种向好并非短期波动,而是技术积累、产业协同、市场适配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笔者相信,当激光技术与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当“中国智造”的激光设备持续打入全球市场,当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激光行业不仅是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更将成为全球激光产业发展的“稳定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