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正在装修的地铁站已露出俏模样。年底,市民将能乘上地铁,快速出行。
图为:参访团成员体验华工科技神秘的激光。
图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碧波万顷。
图为:地铁站上,保护乘客安全的屏闭门已经安装完毕。
图为:大型机床如何生产?参访团成员看到亚洲最大机床厂武重生产的大家伙,不由啧啧称奇。
我倾听
阔步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市市长 唐良智
进入“十二五”,武汉发展快马加鞭。我们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支点武汉”、“龙头武汉”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中心城市”的要求,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打造生态宜居武汉、幸福武汉、文明武汉的战略任务,推动城市步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轨道。大武汉,这座拥有3500多年文明传承的城市,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焕发出新的风采。
我们努力建设经济大市、经济强市,强化中心城市的硬支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努力建设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全国领先的汽车、装备制造、钢铁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2011年,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工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2016年突破2万亿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中部时尚消费中心。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6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5年前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迈入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十二五”时期,武汉将尽快迈入万亿元GDP城市行列。
我们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擎,建设“科技武汉”、“创新武汉”。打造光谷“资本特区”,吸引风险资本高度聚集,努力把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49亿元,增长30.7%;规划到2016年,突破1万亿元。把武汉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技术创造中心、新兴产业生成中心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中心。
我们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着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聚散功能。近几年来,武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武汉火车站建成使用,武汉率先迈入“高铁时代”。武汉新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50万人次。武汉大道等多条城市快速路和一批高速出口路建成通车。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首义文化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未来几年,我们将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全国高铁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内陆国际门户机场和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打造中国交通的“立交桥”,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大市域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畅通能力。武汉第一条地铁线今年内开通,即将迈入地铁时代。之后到2017年,每年新开通一条地铁线,形成覆盖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
我们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武汉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发挥武汉医疗卫生资源丰富优势,培养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武汉建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我们矢志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武汉由比较宽裕的小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收入倍增”计划,2012年至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着力解决就业、社保、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促进充分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五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纵深推进“城管革命”,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城市环境,保障市民环境权益、增进市民绿色福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载着千万武汉人民的希望和梦想。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更大的担当和勇气,不辱使命,奋力开拓,昂首阔步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我见证
体验
多媒体教学好方便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校长 王月娥
地点:华工科技
真好!看到华工科技研发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我的整个神经都触动了。
这个一体机里,不仅有全国顶尖老师的教学课件,还能用动画演示做实验,生动、有趣,用这种多媒体上课,不仅学生更专注,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向国家级靠近。
听了现场介绍,我迫不及待地试了试,用电子笔写下心愿:“希望我们农村的孩子能用上这样的多媒体一体机。”
不过,华工科技最厉害的应该是激光这一块,拿下激光领域20多个“中国第一”,到国际上竞争,并且打赢对手。一台设备卖到几千万元,科技含量真高!
我想起学校的那些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有这样的创造力。#p#分页标题#e#
【背景】以华工科技为代表的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正以蓬勃之势迅猛发展。去年,武汉高新技术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200多亿元,稳坐中部省会城市头把交椅。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高新主导产业,在武汉已形成规模效应,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高技术产业正在加快聚集。
赞叹
武汉制造业真牛
人物:全国师德楷模、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退休教师 郑琦
地点:武汉重型机床厂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武”字头企业一直让我很向往。
走进武重,大件加工厂房里,一个机床比一个机床厉害。重型、超重型立式车床、卧式车床……我国生产的重型、超重型机床中,所有品种这里都有。
工业是国家的脊梁。德国的工业世界闻名,以前总是听说我们从德国进口先进设备,如今,武重最新研制成功的数控重型滚齿机已完成总装调试,不仅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还将出口到德国。武重真牛!
【背景】在长江沿岸、东湖开发区和江夏区,武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中国兵工、航天科技、国家核电技术集团、东方电气等大批装备巨头加速聚集。去年,武汉现代装备制造业形成千亿大产业,成为继沈阳、天津之后,全国又一大现代装备制造磁极。“十二五”内,武汉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激光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冶金设备六大优势行业,雄起国家装备制造的“武汉板块”。
展望
交通越来越方便
人物:“孤岛医生”、感动湖北十大人物、团风县皮肤病防治所所长 江志国
地点:螃蟹甲地铁站
我是第一次看到地铁站,而且还很幸运提前参观正在修建之中的地铁站,很激动。
走到地下一层就是站厅层,站内地砖墙砖已基本铺完,工人们很细心,为保护已经铺好的地砖,上面暂时盖了一层木板。抬头可见天花板上的镂空吊顶。空中悬挂的蓝色导向标识牌很清晰。自动售票机、进出站台的闸机口等设备也安装到位。沿步行楼梯继续往下,是地下二层站台层,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听说这个站台下个月底就能修好。
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样,武汉也有地铁了。武汉这几年发生了好大的变化,交通越来越方便。现在我的家乡黄冈与武汉之间正在修城际铁路,等城际铁路通车了,我来武汉更方便。
【背景】今年,武汉第一条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将通车,江城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按照规划,从今年起到2017年,武汉城区将“一年通车一条地铁线”,2、3、4、6、7、8号线相继通车,武汉郊区开通157公里的8条城郊轨道线,届时武汉可形成39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量预计达到424.6万人次,客运强度与京沪渝穗等国内一流城市目前轨道交通水平基本相当。
我建言
内生创新 驱动发展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光
去年底,武汉提出打造国家创新中心。这一目标是基于武汉明显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能优势,也体现了武汉以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打造国家创新中心,武汉首先要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让在汉的110多万大学生,毕业后愿意留下来,并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而创新,不仅要强化原始创新,也要强化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仅要关注重大创新,也要关注小微创新;不仅要着力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更要着力于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提出“刘易斯拐点”的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曾说,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同样,从文化的层面,文化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在硅谷,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没有谁逼着它搞创新,它自己却乐此不疲。这种浓厚的内生型创新文化,已成为硅谷的一种工作、生活、文明的方式,也是硅谷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的瑰宝。
如果这种创新的基因植入到了武汉,那么,这里离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我微博
武汉自己有7座跨江大桥,中国80%的大桥都是“武汉造”,哇哈哈。 裴斌8
地铁二号线螃蟹甲站有两层,正在紧张装修,负责人说预计9月就可试运行。期待,赞! 叶子archine
武汉我生活了20多年,今天才惊叹她的变化,她的发展,她的进步。 pinky晓倩
周锦堂老师不愧是明星,一路上N多人找他合影签名。 pinky晓倩
王月娥老师第一次看到电子黑板,看了半天,愣了半天,最后说了句:希望家乡的学校也能有一块。谁能实现她的愿望? lxyw520
激光能绣花,也能“雕”汽车,还能刻名片,看图。 楚风哥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愿武汉能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武汉,加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