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电子加工新闻

华工团结拆伙 武汉激光业重组失败

星之球科技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1-10-26 我要评论(0 )   

从过去四年的整合看,这次武汉激光业大重组是失败的。华工科技(20.01,0.38,1.94%)(000988.SZ)董秘刘卫直言。 2011年7月13日下午,刘卫在电话中称,华工科技持有的武...

“从过去四年的整合看,这次武汉激光业大重组是失败的。”华工科技(20.01,0.38,1.94%)(000988.SZ)董秘刘卫直言。

  2011年7月13日下午,刘卫在电话中称,华工科技持有的武汉华工团结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工团结”)51%股权,定于当周正式挂牌转让。

  四年前,2007年1月13日午间,汉口。武汉三大激光企业并购重组签约仪式现场。

  武汉最大的三家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欲“合三为一”,产值突破10亿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企业航母。作为此次大重组的幕后主导方,时任武汉市主要领导悉数捧场,更彰显了这座中部城市,掘金激光产业的雄心。

  与台上欢声雷动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台下在座的部分当地激光行业人士则表情严峻。一位在武汉激光业界浸润多年的资深人士私下对记者表示:“武汉激光业民企居多,各自利益错综复杂,依靠政府‘拉郎配’,前景不容乐观。”

轮回四年,一语成谶

  多位接近此次重组的核心人士告诉记者,回顾四年的重组经历,参与各方利益诉求迥异、矛盾冲突不断:“一直处于‘同床异梦’的状态,分手也是迟早的事。”

华工团结分手

  2007年11月,楚天激光率先退出了大重组。之后,华工团结的组建,延续了武汉激光业大重组的梦想。

  华工团结由华工科技、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团结激光”)、武汉光谷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谷激光”)共同设立。注册资本 9700万元,华工科技持股51.00%,团结激光持股37.76%,光谷激光持股11.24%。其中光谷激光为团结激光大股东,法人代表均为陈海兵。

  据了解,团结激光最核心的资产为旗下的上海团结普瑞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普瑞(40.33,0.33,0.82%)玛”),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激光切割机生产制造商。

  华工科技公告显示,华工科技通过华工团结间接控股上海普瑞玛,持有后者56%的股权和同等56%的表决权。但刘卫却告诉记者,过去四年华工科技在上海普瑞玛的话语权与持股比例并不相称:“华工科技对上海普瑞玛一直处于失控状态。”

  “上海普瑞玛的经营管理团队,一直还是团结激光的老人,华工科技的整合一直阻力很大。”刘卫坦陈,“事实上,重组四年来,双方的业务整合并没有实质进展。”

  “四年来,我们的同业竞争问题一直存在。华工科技作为华工团结的大股东,却无从插手上海普瑞玛的经营管理,这让我们既尴尬也无奈。”刘卫直言,勉强维持双方的合资关系,已无太大意义。

  在此背景下,华工科技最终决议将持有华工团结51%股权,以净资产估值作价,挂牌出售。市场普遍猜测,若不出意外团结激光最有可能回购这部分股权。

  “我们是在公开市场挂牌,最终价高者竞得。”刘卫如是说。

大重组败局

  2007年1月,历经多年的谈判,位于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集群——武汉“中国光谷”的三家大型的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决议重组结盟。重组签约仪式现场,团结激光董事长陈海兵宣称:“这标志着中国最大激光企业的诞生。”

  根据最初的重组方案,以中国第一家激光主业上市公司——华工科技作为重组平台,定向增发募资3.5亿元,通过股权收购、增资和合资形式,控股楚天激光旗下奇致激光,并间接控股团结激光旗下的上海普瑞玛。其中,奇致激光和上海普瑞玛分别为楚天和团结的最核心资产。

  但时过半年,重组计划却陡生变数。2007年10月31日晚间,华工科技突然发布公告,称因部分收购主体“今年(指2007年)以来经营业绩不理想,个别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公司决定中止定向增发重组方案。

  在公告中,华工科技同时指出:“从拟重组企业今年(2007年)以来的实际经营情况看,上海团结普瑞玛的经营业绩出现了翻番的增长”——这一度被市场解读为,重组障碍在另一个并购主体——楚天旗下的奇致激光。

  时至今日,楚天激光方面一直未对外公开当初退出重组的原因。但有楚天激光内部人士透露,“当年(指退出重组的2007年)公司经营稳健,业绩平稳。并未出现业绩下滑趋势。”

  楚天激光的提前离场,让原本“三合一”的重组方案,被迫改为“二合一”——即华工科技与团结激光组建合资公司华工团结,延续武汉激光业大重组的梦想。

  但维系四年之后,华工科技最终还是把华工团结的51%股份挂牌转让,武汉激光业大重组正式以失败告终。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一个至今让人颇具回味的细节是,在三大激光企业重组签约现场,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登台发言,在致辞最后,孙文突然提高语调:“争取三年后,实现奇致激光的分拆上市。”

  重组尚未启动,就计划三年后分拆,这令台下嘉宾面面相觑。

  “四年前武汉激光业那次大重组,并不完全是市场因素,更多体现的是政府意志。”武汉光谷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善琨对本报称。

  位于武汉的东湖开发区号称“中国光谷”,上世纪80年代,比邻光谷的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激光技术实验室,依靠高校的研发力量和产业结合,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光谷陆续诞生了超过50多家激光企业,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集群。截至2006年末,光谷地区激光产值超过17个亿,占据国内55%的市场份额。“当时武汉市政府一直有培育一家大型激光旗舰企业的愿望,以此作为‘光谷’的标签。”武汉东湖开发区一内部人士回忆说。

  而位于光谷的三家大型激光企业重组,正是当时武汉市政府“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思路的一次尝试。“这场由政府主导的重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可谓阻力重重。”前述参与此次重组的核心人士评述。

  刘卫也承认,“华工科技是国企,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国家竞争力。而另外两家均是民营企业,考虑的是实际控制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前述参与重组的核心人士透露,当年楚天激光退出重组,一是因为交易价格未能最终达成一致;二是因楚天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单独上市的想法。

  而刘卫则称,在创业板推出以后,团结激光也一直希望能把上海普瑞玛单独运作上市:“他们一度后悔当年参与合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