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技术前沿

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飞秒激光打造“防冰盔甲”,超疏水表面光热防冰又强又稳

激光制造网 来源:爱光学2025-11-27 我要评论(0 )   

航空发动机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发动机进气系统(例如发动机机匣、进气道唇口)结冰,进气道的空气动力特性将被改变,流动阻力显著增加。结冰较轻微...

航空发动机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发动机进气系统(例如发动机机匣、进气道唇口)结冰,进气道的空气动力特性将被改变,流动阻力显著增加。结冰较轻微时,会引发气流畸变,影响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结冰较严重时,可致使发动机熄火停车,带来灾难性后果。此外,脱落的冰屑可能被发动机吸入,造成发动机损伤。而在特定的飞行与气象条件下,即使并非冰雪天气,如云层中存在大量温度低于0 ℃的液态过冷水滴,当其撞击在发动机短舱进气道前缘,同样会凝结成冰,导致发动机进气量减少,性能下降。但现有发动机防除冰系统(如引热气防冰、电加热防冰)需要付出一定的结构和性能代价。因此,通过材料表面改性使其同时具备超疏水和光热特性,实现无需耗能的防冰/除冰能力,是行业的重要需求。

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团队联合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向疏水表面引入光热因子,赋予表面光热性能。光热因子在太阳光或者定向激光辐照下,经过光热的高效转化,在冰层和表面形成一层冰水分界线,进而借助表面对液体的低粘附性快速除冰。团队利用飞秒激光在金属、玻璃、陶瓷等多种基材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蜂窝盔甲特征的多级超疏水光热表面。团队研究了材料表面多级结构的飞秒激光刻蚀工艺,分析了加工次数对结构深度与宽度的调控规律,实现了微纳结构尺寸的精准控制。基于静态疏水性及延迟结冰性能测试,优化了微柱结构尺寸与高压喷涂引入的Fe3O4纳米颗粒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成功构筑由微柱、PDMS沉积物及PDMS/Fe3O4纳米颗粒复合构成的多级微纳结构,可使延迟结冰时间提升约2.14倍。在微柱结构光热阱效应与Fe3O4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下,表面光热性能显著增强,最高温度由原始表面的40.3 ℃提升至72.9 ℃,相对提升约78.6%。

超疏水表面防冰技术是较为复杂的界面接触科学,表面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浸润机制、如何获得满足长期户外服役性能的防冰表面等问题仍待深入研究。团队后续将通过紫外老化实验、湿热极端环境测试和反复冰冻融循环实验等,进一步评价户外服役环境下的表面防冰性能衰减特性。

光热主动除冰原理示意图与效果图

△ 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