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红光奖”评审专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孙洪波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鸣 来源:“红光奖”组委会2025-11-22 我要评论(0 )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孙洪波教授凭借在激光领域的卓越学术成就,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洪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激光行...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孙洪波教授凭借在激光领域的卓越学术成就,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洪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红光奖”专家评审组成员。作为“红光奖”专家评审组成员,孙洪波教授的当选不仅是对其个人在激光领域顶尖学术造诣的顶尖认可,更凸显了“红光奖”评审专家团队的硬核学术实力与行业引领地位。


“红光奖”(Secret Light Awards,简称 SLA)自设立以来,便以“发掘创新力量、引领行业发展”为核心宗旨,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激光行业最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标杆性创新奖项。奖项的权威性,核心源于评审团队的专业性——“红光奖”评审组集结了国内顶尖科研单位、重点研究所、知名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激光与光电子领域权威学者,同时吸纳了中国一汽、中车株机、TCL等大型激光应用龙头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全链条的专业评审矩阵。


孙洪波教授长期从事激光精密制造研究,系列研究工作为非线性激光制造从原理建立、技术体系形成、装备制造到规模化工程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研究为我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此次当选中科院院士,既是对其科研贡献的高度肯定,也从侧面印证了“红光奖”在遴选评审专家时的严苛标准与前瞻视野,为奖项的行业公信力再添重磅背书。


图片


【孙洪波简介】


1969年1月生于吉林松原。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在吉林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和博士学位。1996—2000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2006年在大阪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特聘教授。2006—2017年担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激光精密制造研究,提出了非线性激光制造原理,由此制备的三维立体雕刻“纳米牛”成为领域发轫的标志性符号;发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场键耦合效应,提出选键激发制造方法,解决了硬脆特种材料超快激光精密制造的参数窗口区缺失难题;发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学远场诱导近场击穿(FIB)效应,提出超隐形切割方法,将国际非线性激光制造工艺提升到>1米2/秒、亚10纳米节点。系列工作为非线性激光制造从原理建立、技术体系形成、装备制造到规模化工程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入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会士(Fellow)。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日本光科学技术研究振兴财团贡献奖、日本文部大臣表彰-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全国创新争先奖、COS王大珩光学奖。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微纳光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学精密成型专委会主任、光学领域顶刊《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JIF=23.4)执行主编、《光子学》(PhotoniX)杂志(JIF=19.1)主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