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第九届 “红光奖” 焕新启幕!百万种子基金+国奖推荐解锁新激励

钟鸣 来源:“红光奖”组委会2025-11-20 我要评论(0 )   

作为中国激光行业的 “至高荣誉” 与发展 “风向标”,第九届 “红光奖”(Secret Light Awards,简称 SLA)奖项体系正式官宣。本届奖项在延续全产业链覆盖优势的基础上...

作为中国激光行业的 “至高荣誉” 与发展 “风向标”,第九届 “红光奖”(Secret Light Awards,简称 SLA)奖项体系正式官宣。本届奖项在延续全产业链覆盖优势的基础上,首次增设 “激光科技创新团队奖” 与 “激光行业青年人才奖” 两大重磅奖项,形成涵盖企业、产品、技术、团队、人才的评选维度,以更全面的视角挖掘激光产业创新动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据组委会披露,本届“红光奖”评选首次引入多家专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获奖项目及科技应用成果将有机会获得50万至100万元的专项投资支持,同时享受配套金融扶持服务,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更值得关注的是,“激光行业青年人才奖”的获奖人员将有机会获得推荐至国家级别奖项评审的资格,为行业青年人才搭建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助力其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与行业贡献。


深耕八载铸标杆

九大奖项绘就创新全景


自 2018 年启动以来,“红光奖” 已成功举办八届,发掘并表彰400余项突破性技术成果,累计吸引超500 家国内外企业与科研机构参与,凭借 “公平、公正、公开、高水平、国际化” 的评选原则,被誉为 “中国激光产业奥斯卡”。


本届 “红光奖” 奖项体系实现重磅升级,九大奖项构成全链条评价体系:既有表彰行业领军者的 “激光行业影响力企业奖”、发掘潜力新秀的 “最佳成长性企业奖”,也涵盖了从核心部件到工业装备的技术创新类奖项,如“激光器件创新奖”、“激光加工头创新奖”、“激光器创新奖”、“激光工业装备创新奖”、“激光配套产品创新奖”,全面覆盖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精准捕捉产业技术升级脉络。


图片


首设创新团队奖

锚定攻坚 “卡脖子” 难题


针对激光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的迫切需求,本届 “红光奖” 首次设立 “激光科技创新团队奖”,面向国内外企业研发中心、高校科研团队、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重点表彰团队在激光关键领域成功攻克 “卡脖子” 难题、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项目。


这一奖项的设立,呼应了中国激光产业从 “跟跑” 向 “领跑” 跨越的核心诉求。正如“红光奖”专家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所言,“红光奖” 应像一盏明灯,照亮那些勇于探索激光科技新领域的创新力量。该奖项将聚焦技术攻坚的 “集体力量”,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进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 “硬核动力”。


新增青年人才奖

发掘行业 “新生力量”


本届 “红光奖” 同步增设 “激光行业青年人才奖”,面向全球 45 岁以下从事激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推动的优秀个人,表彰在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的青年先锋。


激光产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创造力与行动力。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搭建青年人才展示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发掘兼具技术实力与产业视野的 “后起之秀”,为行业储备未来领军力量。这一举措也延续了 “红光奖”“树立行业标杆、挖掘创新力量,助力激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进一步完善了从技术到人才的全维度激励体系。


图片



权威评审护航

推动中国激光迈向更高水平


第九届 “红光奖” 将延续往届高规格评审标准,邀请激光领域院士、知名学者、行业专家组成权威评审团,从技术创新性、项目引领性、产业贡献度、市场影响力等多维度进行严格考评,结合网络投票综合评定,最终评选结果将在年度颁奖典礼上全球首发。


本届奖项的升级不仅是评选维度的拓展,更是对激光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 。作为激光行业的标志性赛事,第九届 “红光奖” 将继续搭建搭建覆盖“产、学、研、用、资”的全产业链融合平台,推动中国激光技术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全球激光产业协同发展。


图片


第九届“红光奖”申报指南


1、报名截止日期


2026年3月31日


2、参评对象


本届“红光奖”征集范围涵盖以下类别:

1、国内外激光行业(含产业链上中下游)合法经营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在激光关键领域成功攻克 “卡脖子” 难题、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团队;全球激光领域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推动等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的青年人才。

2、超快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其它类别激光器;

3、切割、焊接、熔覆、清洗、标刻、自动化产线等激光加工装备与系统解决方案;

4、光纤、光学镜片、激光头、冷水机组、加工机床、视觉检测、运动控制软硬件、工业互联等配套设备。

3、参评规则


第一,参评对象必须是在2025-2026年度推出的创新产品或技术以及完成的项目,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有经典的应用案例;

第二、参赛产品应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情形;公示阶段如涉及产权/著作权纠纷等法律问题,由申报企业自身负责;

第三、不接受上年度已申报过的产品类奖项,且一个产品只能申报一个奖项,每家申报单位免费申报两个奖项

4、评选细则


奖项最终得分=专家评审评分(权重60%)+网络投票得分(权重30%)+主办方评分(权重10%)

5、报名流程


1.报名采用线上报名的唯一方式提交资料。在PC端登陆“红光奖”官方网站(网址https://sla.laserfair.com),点击“报名入口”开始申报。

2.选择所报奖项,按要求填报对应的表格。

3.填报文字资料尽量详实,填报完毕后,在线上传提交资料即可。

6、报名咨询


申报过程如有其他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图片

添加小助理企业号

扫码咨询


咨询电话|0769 22035318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