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全国第三!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冲刺千亿元大关

激光制造网 来源:红星新闻2025-11-06 我要评论(0 )   

“柔性屏出货领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中对成都产业特色的总结。在这份新型显示产业权威榜单中,成都依托产业链布...

“柔性屏出货领先,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中对成都产业特色的总结。在这份新型显示产业权威榜单中,成都依托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能规模等优势,继续位居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第三位。

11月3日~4日,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世界显示产业的目光,再度集中到了这片土地上。近年来,成都以高新区、双流区、崇州市为主要承载地,郫都为协同发展地“3+1”布局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已逐步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显示面板,再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产业链完善度达73%。

▲辰显光电全球首款8K TFT基Micro-LED显示屏亮相大会

项目频传捷报

产业能级再攀新高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在3日上午的开幕式上,BOE(京东方)首席执行官冯强发表了《显示无处不在,AI焕新未来》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显示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京东方坚持创新驱动,专心做好屏,赋能万千场景。而项目的快速推进,让战略推进更有底气。

▲京东方110英寸4K UB Cell 4.0

今年5月20日,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京东方总投资630亿元的B16生产线提前4个月启动设备搬入,创下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该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是四川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据介绍,相较于同业其他尚处于建设规划阶段的8.6代线,该项目当前已率先由建设阶段向产线运营阶段转换。

▲京东方展区

9月16日,位于崇州经济开发区的日东材料科技(成都)有限公司OLED偏光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作为全球第一大OLED偏光片制造商,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Nitto)在2017年6月入驻崇州经济开发区成立日东材料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后,2023年增资20亿元新建上述项目,该项目将有效填补成都市在OLED上游偏光片材料领域的空白。

9月30日,总投资6.28亿元的沃格光电第8.6代AMOLED玻璃基光刻蚀精加工项目主楼在成都高新区顺利封顶,该项目将为京东方第8.6代AMOLED产线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今年3月,“TCL大屏电视全球创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成都青白江区签署落地;7月,云英谷西部总部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主要开展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Micro-LED显示驱动技术研发和生产;加之2024年12月由成都辰显光电建成的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点亮,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在“十四五”收官之时呈现出多点爆发的良好态势,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2024年成都显示产业营收达862亿元,同比增长21%;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再攀新高至240亿元,同比增长22%;成都新型显示产业有望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跨上千亿元级大关。

紧抓龙头企业

建圈强链“显”成都贡献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需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了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成都充分发挥京东方、辰显光电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延链、稳链、强链。

▲星蓝星全息智能炫屏联屏解决方案亮相大会

2007年,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打下其西部地区第一根LCD厂房桩——我国西部首条量产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此后,京东方作为龙头企业持续在成都加码布局,2017年投产中国首条第6代AMOLED生产线,2024年启动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2026年量产),在京东方站上全球显示产业制高点的同时,也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已汇聚京东方供应链企业64家,助力成都打造“显示之都”和“世界柔谷”。

Micro-LED被誉为“终极显示技术”,但是,将大量微小的LED芯片从生长基板高效、精确地转移到目标驱动基板上的“巨量转移”技术,阻碍了Micro-LED显示技术的商用化步伐。2024年12月,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在成都正式点亮,成都辰显光电采用自主研发的“转移+修复”技术,将巨量转移推进到商用化初期。

“巨量转移只是单点技术,巨量转移技术还需要和材料、设备、设计等流程串接,才能让系统正常工作形成产品。”成都辰显光电总经理黄秀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辰显光电和电子信息领域同行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特制的设备和软件。目前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转移设备,产线的芯片转移效率已经可以实现1000万颗/小时,一次转移良率达到了99.995%;再通过独创的修复技术,产品良率修复后将可达100%。

正如Micro-LED让每一颗微芯都能精准落位、独立发光,成都新型显示产业上每一家企业无一不凭着创新之光,精准定位、点亮产业链。截至目前,成都市已聚集新型显示企业135家,包含京东方、辰显光电等龙头企业。此外,还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规上企业114家、上市公司18家,构建起从玻璃基板、掩膜版、偏光片、电子气体、发光材料到面板制造,再到电视、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

着力规划指引

从“建圈强链”到“立园满园”

“我们正在全力打造‘世界柔谷’,计划3年~4年内园区柔性显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而这正是成都市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推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全市针对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开展“立园满园”行动的目标——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成都市围绕增强产业承载做好“立园满园”文章,扭住大行业、大产业、大企业,推动园区产业再聚焦、链条再细分。成都高新区成都芯光智造园、双流区成都空港聚光光电产业园、郫都芯云智谷、崇州经济开发区等均是成都显示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我们正在谋划推动园区‘十五五’发展,力争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园区,并结合规划超前布局检测认证、中试服务、算力等功能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加快推动企业满园、产业提质。”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园区规划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1年,成都市以产业链为导向编制实施《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将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写进政策,随后印发《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并出台实施细则。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新型显示命名的扶持政策,专业、系统、有针对性地扶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成都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以“链长制+专班”推动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成都市正瞄准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从“链的聚势”到“群的跃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产业,科技,科研,激光雷达,产业链,项目,投产,投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