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逸飞激光携手金羽新能 联合创新助力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批量交付

激光制造网 来源:逸飞激光2025-09-30 我要评论(0 )   

近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联合创新研发及生产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正式交付某国际头部客户,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新的突破。金羽“无际”全固态锂...

近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联合创新研发及生产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正式交付某国际头部客户,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新的突破。金羽“无际”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采用“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圆柱全极耳结构”的方案设计,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宽温适应性、耐高压等特性,将助力客户设备在严苛环境下的高效作业,大幅降低客户作业成本。


2025年4月,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相应设备、工艺的联合研发与产业协作,本次交付的“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是双方在材料、结构、工艺、设备等方面联合创新,共同验证并制造落地,实现全方位突破的重磅成果,具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和工艺:


Image

材料与电芯构型:

奠定高安全与宽温域基础

全固态构型 0电解液 150℃稳定运行

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方案设计,固态电解质膜通过热复合工艺与正极复合,其后与锂金属负极直接卷绕入壳,无隔膜及注液工序,消除了电解液低温易结晶、高温易燃的隐患,突破了电池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宽温适应性,经验证在150℃以上仍可稳定工作。


Image

金羽新能“无际”全固态电池正极/固态电解质膜复合材料


Image

量产工艺与界面调控:

攻克制造与阻抗核心难题

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工艺 实现量产可靠性

该电池单颗对连续固态电解质膜的需求长达数十米,对固态膜的力学性能与缺陷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无际”全固态电池采用全新的复合工艺实现了百米级连续生产,确保隔膜的高强度,制造的高一致性和可靠性。


Image

金羽新能“无际”全固态电池

正极/固态膜复合材料与锂金属负极卷绕工序


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 解决“固-固”界面难题

在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处构建渐变式层间过渡结构,有效改善固-固接触问题,显著降低界面阻抗,提升离子传输效率与机械稳定性。


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 保障长寿命高稳定

电池充放电过充中因微裂纹或体积变化引发的界面损伤可通过动态重组与自愈机制修复,从而有效延长循环寿命并保持阻抗稳定。


Image

结构设计与封装:

实现无需外部高压的轻量化集成

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摆脱固态电池高压束缚

引入自限性压力效应,使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接触,而无需外部高压装夹,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与轻量化封装。


圆柱全极耳电池结构设计 兼顾多项优异性能

结合固态电池特性,开发全新的圆柱全极耳结构,大幅提升充放电性能、降低电池内阻,并突破了微米级激光焊接精密封装技术,实现了固态电池圆柱结构设计的可制造性落地,大幅提升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有效支撑了“无际”全固态电池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宽温适应性、耐高压等特性方面的突破。


“无际”全固态电池的成功研发和交付,验证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可行性,为全固态电池在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和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逸飞激光围绕固态电池的产业化,针对极片制造、电芯封装等环节进行电池结构、工艺与设备的创新,基于“研发创新-工程验证-分析测试”一体化创新平台,并结合旗下检测实验室CNAS资质认可,提供从固态电池开发到验证,最终到量产的全流程服务。


Image
Image

逸飞激光固态电池结构、工艺验证实验室及部分固态电池设备


未来,逸飞激光将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继续协同创新,推进固态电池大规模的量产落地,逐步实现其商业化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研发,产业,科技,创新,工业园,产学研,激光雷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