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深度解读

2025光博会观察:产业聚链成势 奏响突围、融合与引领“三重奏

激光制造网 来源:飞象网2025-09-17 我要评论(0 )   

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盛会,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汇聚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

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盛会,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汇聚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激光及智能制造、智能传感、新型显示、AR/VR、光电子创新等核心领域,一批前沿光电技术成果与产业化案例集中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光电技术跨领域融合正在加速,尤其是在通信、智能驾驶、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方向推动下,光电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AI与光网络融合 引领行业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光通信领域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与市场扩张。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支持,对高速、低延迟、高带宽的网络传输提出极致要求,传统铜缆方案已难以满足需求,光通信凭借其先天优势成为核心基础设施。

  光博会期间的信息通信展集中展出了各类光/电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纤/线缆等产品。

  在光模块领域,目前800G是短距高速光模块最主要的应用速率,预计今年行业头部企业800G的出货量将超过50%。另一方面,1.6T光模块标准以及产业升级已成为产业界下一个热点课题。记者注意到,包括新易盛(300502)、光迅科技(002281)、联特科技(301205)、索尔思光电、高意等海内外厂商都展出最新1.6T光模块样品。

  作为当前光通信领域高端主流技术,传输速率达到1.6T的光模块代表了行业前沿水平。在AI算力集群与超算中心建设的双重推动下,1.6T光模块预计会在2027年开始商用,其市场占比会逐步提升。

  激光产业迈向智能化升级新阶段

  在工业4.0及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激光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传统激光设备逐渐从“工具属性”转向智能制造核心使能技术,通过集成传感器、视觉系统与AI算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自适应调整与智能决策。

  在激光技术及智能制造展区,记者看到桓日激光工作人员正在用激光枪进行焊接作业,与传统焊接作业相比,更简单精准。本届展会,创鑫激光与子公司桓日激光携紫笛Zone系列、荣光 三合一系列、宝辰鑫双光束系列、鑫光三合一系列以及桓日K系列等多款核心产品矩阵亮相,覆盖工业焊接、加工等关键场景。

  华工激光在本次CIOE现场重点展示了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产线及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另外,华工激光全球首发灵动系列TriLaser,重新定义便捷激光加工新体验,可以一机多用,效率倍增,采用模块设计,操作简单,多语言多终端适配全球标准,背包式主机小巧又轻便,成为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可以实现清洗、深雕、标记三合一。

  海目星激光带来了激光锡球焊接机、切焊一体机、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等前沿产品。其中,海目星激光展示的MOPA系列激光器具有高峰值功率、高单脉冲能量、单模的特点,1-4000kHz大重频范围,10-500ns脉宽范围,满足更多加工应用需求

  爱特蒙特光学带来了在精密加工、医疗诊断设备、自动化设备、半导体领域等众多应用场景下的创新型产品,包括Edmund 精密光学元件、Edmund 光学滤光片、Edmund 激光光学元件和Edmund 成像光学元件等。

  可以看到,智能化不仅提升了激光产业的价值链地位,同时也构建起“AI+激光”的创新体系,推动激光设备从单一的“工具型硬件”向更智能的“智能体终端”演变,为激光产业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

  光电科技驱动消费电子产业升级

  光电技术正成为驱动消费电子产品升级的核心力量,从显示、传感至交互实现全方位渗透。

  本届展会上,歌尔光学、舜宇光学、JBD、镭昱等一批知名上游核心器件厂商,都拿出了各自在AR眼镜领域的最新解决方案。全球XR领域先行者歌尔光学,带来了刻蚀全彩光波导AR显示模组、全彩超小MicroLED光机、超小体积高清 VR Pancake模组、超高清激光投影光机等前沿方案;MicroLED微显示领域引领者JBD,则展示了MicroLED微显示屏、光引擎等系列产品,并发布全新“蜂鸟Ⅱ”彩色光引擎,直观呈现其在AR近眼显示场景的技术突破与实力。

  智能传感展聚焦细分领域,通过传感、光源和可视化等领域最新产品和技术组合,呈现多元融合的落地应用。其中,芯探科技基于全新自研的i-d ToF核心技术,展示面向具身智能场景的传感器解决方案,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机器人、智能提供更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芯视界微电子则以单光子ToF传感核心技术为核心,呈现3D成像与激光雷达感知方案,目前该技术已广泛落地于扫地机器人、智能眼镜、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兼具技术深度与场景适配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