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激光行业掀起多轮并购整合热潮,并购事件层出不穷。然而,在资本热潮背后,也有风险暗涌——在政策收紧、技术壁垒和行业周期的多重冲击下,激光赛道的并购接连出现“急刹车”,频现并购遇阻事件。
其中,腾景科技、长飞光纤、德龙激光、宝馨科技等多家行业龙头的并购计划接连折戟,或搁浅或暂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其中,腾景科技终止收购高增长光模块企业迅特通信;长飞光纤暂缓对意大利高端激光设备商Cutlite Penta的收购;德龙激光因审批无果放弃德国康宁激光;宝馨科技则因资金问题导致影速集成并购“流产”……
这些被视为“强强联合”或“补链强链”的战略动作,为何纷纷止步于临门一脚?是市场环境突变、估值分歧,还是审批受阻、结构设计缺陷?
01 腾景科技终止收购迅特通信
2025年8月8日,腾景科技宣布终止收购迅特通信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一决定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交易各方在短期内难以就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2月,腾景科技抛出重磅计划,拟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全资收购迅特通信,意图打造“元组件+测试仪器+光模块”的光通信全产业链闭环。
据悉,迅特通信作为成立于2008年的老牌光模块厂商,拥有中兴通讯、中国电信等优质客户资源,且2025年前两月净利润已达812万元,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表面看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腾景科技原本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整合光通信产业链,强化在AI算力驱动的高景气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估值预期出现偏差。此外,光通信领域跨境并购近年敏感度上升,也可能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腾景科技表示,此次交易的终止不会对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02 长飞光纤暂缓收购Cutlite Penta股权
无独有偶,长飞光纤也面临着腾景科技类似的困境。
2025年4月3日,长飞光纤宣布暂缓收购意大利El.En.集团旗下Cutlite Penta S.r.l.的控股股权,仅完成对其国内子公司奔腾激光59.18%股权的收购。
此次分步并购原计划通过奔腾激光整合国内市场,通过Cutlite Penta获取高功率激光切割核心技术,此次收购也被视为长飞进军高端市场的跳板。
不过,到了最后,双方因“交易结构与估值调整机制”未达成一致,导致后者收购搁浅。
值得注意的是,长飞光纤原计划通过此次收购,整合高功率工业激光装备产业链,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然而,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双方未能就收购条款达成一致,导致框架协议有效期届满后未展期。
此次暂缓收购对长飞光纤的海外高端激光设备布局进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其股价一度下跌。然而,长飞光纤表示,仍将继续推进相关收购计划,以期在未来实现更好的业务协同。
03 德龙激光终止收购德国康宁激光
德龙激光也曾试图通过并购实现技术提升和产品延伸。然而,由于未获得相关政府审批结果且无法预计审批时间,德龙激光最终决定终止对德国康宁激光的并购。
德龙激光曾宣布计划以1.16亿元收购德国康宁激光100%股权,试图通过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实现产品升级,并与康宁公司形成战略合作。
历经近七个月谈判,因未获相关政府审批且无法预估时间,双方于2024年6月签署终止协议。此次并购失败对德龙激光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司不仅面临经营压力,股价也随之下跌严重。
然而,德龙激光并未放弃并购重组的机会。终止收购之后,德龙激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续关注有技术或业务协同的投资和并购机会,后续如有合适的项目落地,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04 宝馨科技终止收购影速集成股权
2025年6月,宝馨科技试图进入“光刻赛道”的并购计划遭到重击:其控股子公司浙江影速拟以3.2亿元收购影速集成40%股权的交易,因“未收到任何交易款项”被交易对手方单方面终止,此次收购最终未能成行。
据悉,影速集成主营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应用于PCB、半导体封装等领域,,属于激光加工设备细分市场,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广阔。宝馨科技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切入“半导体光刻赛道”,完善智能制造布局。
然而,交易对手江苏影速实控人傅志伟,同时也是浙江影速的出资方之一,却未按约定缴纳注册资本,导致浙江影速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款项。
宝馨科技表示,将重新评估激光领域的投资策略,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定的标的。此次收购的终止不仅影响了宝馨科技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对其市场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05 “急刹车”的背后: 四起并购折戟案拉响警报
事实上,激光行业的并购“急刹车”,绝非偶然。
腾景科技、长飞光纤、德龙激光、宝馨科技四起典型案例的折戟,暴露出行业在资本狂热下的隐忧:估值泡沫、监管风险、资金链断裂、技术协同难题……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交易条款的艰难博弈、监管审批的复杂流程以及资金管理的潜在风险,都可能成为并购路上的 “拦路虎”。
分析认为,激光产业的并购遇阻,既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缩影,也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必经阶段。
对于激光企业而言,并购并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一场涉及战略协同、文化融合、风险管控等多维度的深度考量。
未来,激光企业在谋划并购时,需更加审慎评估市场与标的,完善交易结构设计,强化风险应对机制,以理性之姿,在并购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与价值创造。
毕竟,并购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买下一家公司”,而是“买下未来”。
来源:激光制造网 编辑:十一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