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对话禾赛科技佀新泉:机器人激光雷达5个月出货10万台,千元价格市场想象远超汽车

激光制造网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2025-08-11 我要评论(0 )   

本周五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又被挤爆了,现场上百家企业拿出看家本领吸引全球参观者的眼球。机器人能跑、能跳,还能陪你玩,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关键零部件——激...

本周五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又被挤爆了,现场上百家企业拿出看家本领吸引全球参观者的眼球。机器人能跑、能跳,还能陪你玩,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关键零部件——激光雷达。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现场,禾赛科技展出了用于机器人领域的 JT 系列激光雷达,这一系列产品发布时间还不足 5 个月,出货量已经达到了 10 万台。从激光雷达的出货量以及增长趋势来看,机器人行业的激光雷达需求未来一定会远超汽车行业。

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趋势,禾赛的提前布局,让其在机器人领域已经领先了一个身位。

在昨天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现场,我们和禾赛科技机器人感知业务高级总监佀新泉聊天的时候,还得到了很多关键的信息点:

JT 系列 10 万台出货,大多数安装给了割草机器人。

用于机器人的 JT 系列激光雷达,价格已经低至千元级的水平,同时也是许多消费级机器人里最贵的零部件;

机器人激光雷达还没那么卷,毛利高于汽车行业;

机器人和汽车的激光雷达确有不同,车用的需要看得更远,而机器人没这么高的需求,反而需要看得更广;

禾赛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研芯片+自有产线;

机器人行业走激光雷达路线,而非纯视觉路线基本没有太多悬念,渗透率基本就是 100%;

明年机器人行业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可能会有三倍以上的增长。

很显然,在机器人行业爆火的今天,激光雷达市场的想象空间明显更大了。那么从供应商角度,禾赛如何看待红到发紫的机器人行业,又如何判断机器人行业未来的趋势?我们整理了与佀新泉对话的全程,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经编辑:

Q:JT 系列激光雷达 10 万台是怎么定义出货的?

A:禾赛科技业务上整体来说我们大体分为两类,汽车类的以及非汽车类的,非汽车类统称为机器人。所以目前量最大的还是割草机,它是主力。可能其他行业还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所以今天来讲大家会说出货多少万,尤其是在割机器人行业出货多少万,其实主力指的是割草机的数量。

Q:机器人激光雷达价格大概在什么水平?毛利表现怎么样?

A:我们在割草机出货的激光雷达,也就是相当于是千元级。割草机本身才卖一万元左右。而且消费级的话,价格卷得还没有汽车那么厉害。所以毛利的话比汽车要稍微好一些。

Q:禾赛什么时候开始要关注具身智能?

A:事实上禾赛一直都在关注机器人赛道,但是像具身智能,包括割草机也是在最近两年才火起来的。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像宇树,现在具身智能热度最高的企业之一。我们跟宇树的合作其实蛮久了,好多年前就已经在做了,当时他们主力做的是机器狗。

所以禾赛一直关注机器人这个场景和业务,最近两年具身智能,包括割草机,它的突破速度、热度非常高,所以我们也加大了对这块的投入,所以像 JT 系列是为机器人量身定制的产品,也是我们最近一年推出的,专门为机器人这个场景服务的。所以我们大举投入去做其实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

Q:不同的机器人场景感知需求有什么不一样吗?

A:咱们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包括机器狗,他们演示的这种应用场景状态其实是接近的,最大的区别无非是安装位置的不同。所以今天来讲,我们给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提供的产品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只是它的安装位置有一些变化,因为它的运动场景和速度都是非常接近。可能机器狗更方便安装一些,因为它的体积会小,所以它一般头上顶一个可能就够了。但人形机器人有时候安装一台,它可能覆盖范围不够。比如简单例子,我装在胸前,我后面可能看不到,通常来说会选择两台,或者说是它的安装位会更奇特一点。

Q:激光雷达从智能车转向机器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上的突破吗?

A:这个对我们来说肯定是门槛没那么高。因为机器人,今天更定义为是消费级或者是工规的产品。我们以前做汽车或者自动驾驶的时候,大家都定义为车规级的产品,我们从车规级卖到工规或者是消费级,更多大家提到的是降维打击,不是升维。

对于我们来说,因为已经熟悉了汽车体系的这一套玩法,包括整体的产品可标性等等一系列的产品定义,所以我们今天跨过这个鸿沟进入消费级或者工规级,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我们复用了很多汽车上的产业链,包括我们以前为汽车建的这些产线,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其他行业的需求,但反过来其实就很难了。

假设有一家公司才开始是做消费级的产品,要跨入工规级或者汽车级,所面临的技术难度比他消费级当时面临的难度会难得非常多。所以他需要建立一整套的体系,还有各种各样的产线投入,包括研发的投入其实很大。

但禾赛降维去打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复用以前的积累,对禾赛难度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行业内很多新兴的公司,以前做消费级的,想进军这个赛道对他们来说难度还是挺大。这也就是禾赛的壁垒所在。

Q:是不是可能对友商难度也不是那么大,那禾赛的壁垒是什么?

A:第一,自研芯片。禾赛一直坚持自研芯片路线。这个是我们投入最久,然后也投入资金量最大的项目投入。这块我们应该是遥遥领先于友商的,友商的自研可能刚起步,但禾赛已经投入好多年好多钱了。

第二,禾赛有自建的产线,禾赛在国内有两个工厂。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杭州,这两个工厂都是我们自建,相当于是从零开始,从拿地然后去建设,所有的产线也都是我们自己攒的,不存在任何的代工。而友商会和一些代工厂合作,所以自研芯片还有自建产线的的积累,是禾赛领先的核心原因。

Q:有哪些是落地不错的场景?

A:近期大家能看到的,比如说以割草机为代表的庭院机器人系列,比如泳池机器人、扫雪类机器人,都是属于庭院机器人的一环,庭院机器人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一个赛道,因为很简单,存量很大。割草机每年都有很大的出货量,而且主要出口于海外,海外竞争力会比较强,大家没有那么卷。

除了庭院机器人之外,我们其实还关注了挺多,具身智能也是我们很关注的赛道之一,而且今天来讲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对外出货了,肉眼可见他们的增量会非常大。

除此之外,像工业机器人,比如说像无人叉车、AGV,这些场景也是需要激光雷达的,目前很多也都是国外厂商在做,我们也期望类似于当年打破海外友商的垄断一样,在这些行业打破垄断,来做一个国产化替代。

另外服务机器人不是一个新概念,几年前比较新,今天的出货量其实也还挺可观的,包括清洁机器人,酒店送餐机器人、餐厅送餐机器人等等,这些其实我们也是比较高度关注的。

Q: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的规模大概在什么水平?今年的出货量有多少?

A:说句实话讲,人形机器人的出货数量不是很大,刚起步的阶段。今年整个市场可能有万台级别,但未来增长潜力很大。

Q:机器人上用的激光雷达,跟车相比要求更高,还是差不多?

A:这其实牵扯到机器人跟汽车的需求到底差异有多大,今天来讲,说实话差异还挺大的。我们推出了不同的产品系列,那就代表了今天两者的应用的需求还是差异蛮大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像汽车行业,今天大家更关注的是距离远,因为通常来说是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安全件来用的,所以距离越远或者是所谓的点云密度越高,可能对前向的感知效果会越好。

汽车主要关注的核心点,成本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探测范围并不是特别大,通常来说只是看前向,是汽车的特性。

泛机器人场景需求有一个比较不小的变化,第一就是 360 度感知,感知范围会很大。因为汽车还是有人参与要接管的,但是具身智能是完全属于自主规划路径的,对感知区域的要求非常苛刻,所以通常来说都是要 360 度无死角的,这是第一个差别。

第二个差别就是,今天人形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不是特别快,汽车行驶速度很快,所以我们要探测 200 米甚至更远。而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定义都在三十米左右, 30 到 50 米。

当然最后一个就是成本,两边都是非常要求成本的,但机器人行业相对不敏感,先考虑体验,其次再考虑是成本,这也是禾赛的强项。

Q:禾赛做机器人的激光雷达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门槛?

A:其实一定意义上是的,就是门槛的问题,其实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对于禾赛来说门槛确实不高,为什么呢?禾赛做 Robotaxi 的时候,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市占率已经第一了。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其实复用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为什么又研发新产品?第一个是成本,因为 Robotaxi 当年买的雷达都是以万、十万、几十万元为单位卖的。而现在,我们把价格降了99.5%。

第二就是 Robotaxi 的产品定义其实还是比较早的,今天禾赛积累了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对汽车的理解、对上游芯片的理解,产品技术迭代其实也换了好几代了。我们把最新的自研芯片复用到机器人上,所以我们能做到这么小的体积这么低的成本?也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

Q:现在汽车行业在争吵雷达和视觉的路线之争,机器人也会这样吗?

A:可以看到一个结论,如今用激光雷达在汽车上是主流,不用激光雷达的是极少数。尤其是在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的车上,尤其是今天 15 - 20 万以上级别的车基本上都会带激光雷达了。其实形成了一个共识,其实两边的声量完全不成正比。

回归到机器人激光雷达,今天来看基本上没有太多悬念,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L4 级别自动驾驶没有人说用纯视觉,基本上都是带激光雷达的。

今天来讲,大家往往还是结合激光雷达和视觉一起用的,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现状。基于视觉加激光雷达的这种结果的融合的结果去提取模型,它的准确率会有明显的上升,所以即使以后大模型成了主流,就是端到端大模型成为了主流,那为什么大家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模型去做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我觉得就是始终在汽车这个行业,不管说的这个大模型所谓发展的任何阶段,大家不会抛弃激光雷达的原因就在这,就是我有一个更好的路径,就相当于这个。我们之前CEO有一个比喻,就是激光雷达就是秘密武器,你可以把你的这个武艺锤炼得非常非常好,那你这个时候你再拿上一把武器,肯定不会更差。

Q:现在一个机器人需要用到多少颗激光雷达呢?

A:好问题。就是今天来讲,大家肯定期望用多的激光雷达,因为多了比少了强,多了我有 360 度的感知,会比少要强很多,这个其实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的,你像当年 Robataxi 都用四五个雷达甚至更多,那今天来讲主流,大家看到的结果更多的是一个,然后多就是两个。成本肯定是一个原因,消费级产品嘛。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多激光雷达或者是传感器越多它要占算力,毕竟机器狗它得毕竟还是小型化的一个产品,所以最终大家觉得今天可能一到两个是主流。

工业级的产品,比如机器狗,会用到两颗激光雷达,也是用的我们的。它主要是需要更高精度的定位和移动导航能力,去完成更多比如搜救、勘探之类的任务。同样是机器狗,有人选择一个,有人选择两个,这是依据它产品场景的定位的不同而选择的。

Q:机器狗的激光雷达市场有多大?

A:今年就是万台级别,可能就是加起来。明年机器狗的市场是有希望有一个翻倍级及以上的增长,翻个两三倍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现在非常热。某一家翻 10 倍是有可能的,因为基数比较小。

Q:你们对下一代激光雷达技术有研究吗比如 FMCW?

A:可能大家会关注到比如说美股有几家上市公司在做这个技术路线,而且最近好像股价表现不错。我今天无法下定论 FMCW 是不是一个更好的技术路线,但我们应该对外说过,我们在做所有技术路线的预研,我们的前瞻性研发是投入了很多资源的。我们更习惯于宣传一个可能接近于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的产品,这个产品今天来讲还没有特别明确说马上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所以我们还比较低调,而且我无法判断是不是它是一个更好的或者终极的技术路线,但事实上我们投入了很多资源在做。

Q:机器人厂商他们会希望激光雷达降到什么价格?

A:机器人跟机器人是不一样的,大家接受的价格不一样。比如说一些工业的场景里面对收费要求没有那么苛刻,所以今天来讲,如果非要囊括的话,可能就是从千到万,可能是在这个区间内大家接受会比较多,更多的还是落这个价位的区间。高性能的激光雷达也会更贵一些,但它能实现更强的感知能力,有些车规级应用还是有需求的。

Q:机器人激光雷达有没有可能继续小型化,或者做固态雷达?

新泉:Robotaxi 以前主流都是顶上一个 360 度激光雷达,再搭配一些补盲近距的雷达,达到全视野无死角的感知覆盖。最近一年新一代推出的 Robotaxi,反而用 4 - 5 个半固态雷达拼成 360 度视野的方案会比较多,用的就是量产车的那种车规级半固态产品。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多颗半固态拼接的方案成本比单颗 360 度雷达还要低。

但是我们目前认为这个在机器人激光雷达暂时不会发生。因为现在我们面向机器人的 360 度雷达,比如 JT 系列,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它的降本也是主要通过我们自研芯片去达到的。现在即使我们用几个纯固态雷达拼接,它的总成本也不会比用一个 360 度雷达更划算。所以在机器人领域,我们觉得 360 度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成为主流,因为它和半固态、甚至纯固态之间的成本差异没有那么大。

Q:机器人市场的想象空间比汽车大吗?

A:从结果的角度上来说是,是的,就是今天来讲汽车一年出货,中国一年出货 3,000 万台,这个数是有上限的。机器人是没有上限的,机器人可能以后出货是以亿为级别为单位的。因为汽车基本上一个人只能开一台车,但是我可以同时用 10 个机器人为我服务,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是不是代表机器人以后未来每年至少有 3 个亿的出货量。

我们觉得机器人市场确实是比汽车更大的,因为它的想象空间无限,几乎是无限,而汽车今天来说它的边界已经相对比较明显,而从绝对的渗透率上来说,汽车今天可能是十几,然后未来可能增长到 50,可能更高,那机器人可能上来就是100%。可能会一直保持 100%,就是搭载激光雷达,然后去或者是至少也是 90%,这种比例去增长,这个的机器人的激光雷达市场很显然显著是比汽车要大。所以从结果来讲,我们认为机器人市场是更大。

Q:酒店服务机器人会用激光雷达吗?

A:他们今天更多的是用视觉以及单线的激光雷达。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我们早期也没有成本那么低的多线激光雷达,所以在我们出了,尤其是割草机品类的这种产激光雷达产品以后,他们也非常关注,希望能用,因为多线雷达从性能上始终肯定是比单线要好得多的,但是以前的成本差异过大,他们也用不起。但现在我们把成本做得非常非常低了,那这样的话他们也会考虑引入,在这种酒店机器人里面引入多项集成类,我们也已经跟头部的一些公司在对接了。

Q:全球市场的前景如何?

A:首先禾赛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而且历史上我们海外业务占比一直很高。原来占将近一半,但今天因为汽车市场更早在国内爆发,因此这两年中国业务占比高一些。但我们海外始终有非常多的客户和持续增长的业务。

而且尤其是硬科技领域,中国公司是领先的。我们很多客户,即使是中国企业,他们的终端用户实际上在海外。比如割草机,主要是卖给欧洲市场消费者。那海外的市场,我们在全球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就像当年我们做自动驾驶的时候,美国排名前十的 Robotaxi 公司,八家都用我们的激光雷达。

现在在机器人和工业市场,禾赛也有着非常广大的海外客户,比如前两天我们官宣的无人农业的公司 Agtonomy 和 Alpha Werke。还有我们也公开说过,德国宝马工厂也用禾赛激光雷达,做自动车辆调度,从产线上自动就开到停车场。还有 AGV、无人物流车,海外也有很多。我们始终会在海外也会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和力量去做这块的业务。

作者:James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光电,激光产业,企业,创新,激光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