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国际激光与光学巨头加速深耕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更是“全线提速”。 2025年7月14日消息显示,百超(上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正式获批成为“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7月14日,来自德国的百年激光巨头——通快中国在太仓完成光纤激光器生产基地扩产,投资1400万元强化本土生产能力。 此前,全球光学巨头德国卡尔蔡司在今年2月份宣布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超6亿元建设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预计2027年投用,成为其辐射亚太市场的“超级枢纽”。 瑞士百超、德国通快和德国卡尔蔡司等国际激光巨头密集宣布在华重大投资计划,涵盖亚太总部升级、产能扩建及综合园区建设,彰显国际企业对中国的长期信心。 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国际激光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未来,随着“本土化”战略的深化,这些国际头部企业无疑将会进一步加速技术转移、优化供应链,并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激光技术在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 通快太仓基地扩产: 智能制造与本土研发双轮驱动 2025年7月14日,德国通快集团(TRUMPF)在太仓举行光纤激光器生产基地扩产落成庆典,标志着其1400万元产线升级项目正式投产。此次扩产不仅提升了通快在中国的制造能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激光技术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投产仪式上,通快中国激光技术部首席执行官黄哲表示,此次扩产不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投资于本土客户竞争力”的战略行动。 据介绍,该项目重点扩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本土化生产规模,计划实现产线面积扩容83%,生产团队扩充40%以上。这一举措将大幅提升通快在汽车、新能源、3C电子等关键行业的市场响应速度。 据介绍,太仓基地作为通快激光业务区域中心(中国),承担着光纤激光器及新激光平台的研发与生产任务。此次智能化产线扩建,将进一步巩固太仓作为通快全球最大光模块生产基地的地位。 通快激光技术全球首席运营官Christian Blaich表示:“今日太仓基地扩产落成令我倍感自豪。作为通快本地化生产战略的核心,这里承载着光纤激光器项目及新激光平台投产的使命。此次扩产不仅是对通快中国的承诺,更是通快集团全球战略的关键投资。” 近年来,通快中国持续强化本土研发能力,结合德国精密工艺标准,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通快方面强调,太仓基地是通快本地化战略的核心,未来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深化技术本土化。 百超升级亚太总部: 继续深化中国市场的布局 2025年7月14日消息显示,近日,百超(上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认定,正式获批为“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成为松江区洞泾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这一升级标志着瑞士百超在华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也凸显了中国市场在百超全球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据悉,百超自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始终将中国区总部设于上海,并逐步拓展业务至钣金加工、激光切割、智能制造等领域。此次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意味着百超将以上海为中心,统筹亚太地区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拓展,以更高效地响应区域客户需求。 近年来,百超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覆盖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其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个龙头企业落地。 此次总部升级后,百超计划进一步强化本地研发能力,推动激光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实际上,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的商业与创新中心,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百超表示,未来将依托亚太总部平台,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推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瑞士百超集团中国区及亚太区总裁游松博士表示,百超上海如今不仅承载着瑞士百超集团在中国的总部职能,还已发展成为辐射整个亚太区域的重要运营中心。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支持,百超中国正在为全球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战略助力。 值得关注的是,百超在佛山的布局也同步推进。2025年2月,百超通过子公司竞得南海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地块,计划建设百超迪能品牌佛山基地。该基地投产后,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与上海亚太总部形成“双核驱动”,进一步强化其在华南市场的服务响应能力。从长三角到珠三角,百超的本土化网络正以“中心+节点”的模式快速延展。 蔡司加码上海: 打造亚太“超级枢纽” 此前,2025年2月6日,德国卡尔蔡司宣布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购地自建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总投资超6亿元,预计2027年建成投用。 建成后,这个总部园区将集销售服务总部、应用培训中心及德国以外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于一体,旨在成为蔡司辐射亚太地区的“超级枢纽”。 这是蔡司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标志着其从“市场扎根”迈向“全产业链本土化”的战略升级。 蔡司大中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总部园区将与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蔡司长三角高端设备创新发展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已成为蔡司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根据公司2023/24财年数据,大中华区营收达152亿元,较10年前增长6倍。 此次上海总部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蔡司在亚太市场的辐射能力,涵盖销售服务、应用培训及创新研发。蔡司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本土化战略,推动光学技术在半导体、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巨头“集群化”布局: 从技术输出到生态共建 回顾2024年,国际激光巨头在华布局呈现“集群化”特征:安普激光苏州工厂、M-Solv珠海总部、通快中国区域中心相继落成,形成国际激光产业“东移”趋势。 这些激光厂商在中国的投资也从“单点突破”转向“集群布局”。 其中,安普激光在苏州投资5亿元建设飞秒激光器生产基地,配备10条自动化产线,年产能2000台,为精密加工、医疗美容等领域提供“本地化研发+生产”解决方案; 而M-Solv中国区总部落户珠海,其子公司英硕激光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高精度激光钻孔设备量产的企业,聚焦IC载板、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 而德国通快集团成立激光业务区域中心(中国),升级中国子公司为全面功能的综合性本地化组织,加强中国市场地位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这些案例也充分表明:国际激光巨头正从“技术输出方”转变为“生态共建者”,通过本土化生产、研发、服务深度绑定中国制造业升级需求。 其中,通快太仓基地结合德国工艺与中国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激光解决方案;而百超计划建设百超迪能品牌佛山基地,进一步强化其在华南市场的服务响应能力;还有蔡司通过苏州基地强化高端设备国产化能力。 巨头本土化提速: 中国高端制造的新机遇 通过梳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际激光巨头的“真金白银”投入释放两大信号:一是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长期增长潜力及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二是其本土化战略正从生产销售向区域总部管理、技术本地化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及市场服务综合体系纵深推进。 事实上,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激光技术在精密加工、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激增,促使国际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 一方面,国际企业通过设立区域总部、扩建生产基地,提升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它们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本地化研发。例如,通快太仓基地结合德国工艺与中国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激光解决方案;蔡司则通过苏州基地强化高端设备的国产化能力。 这种战略不仅为国际巨头赢得市场空间与响应速度,更以其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中国本土产业链形成互补,推动激光技术迭代与高端制造业升级。 未来,随着国际激光巨头本土化战略深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但也将推动激光技术创新与应用迈向新高度。 可以预见,这些来自全球的国际激光巨头的本土化战略的“全线提速”,不仅助力中国高端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提升,更有望重塑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