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逐“光”而行向未来——在“中国光谷”光博会展望“光联万物”新图景

激光制造网 来源:新华社2025-05-19 我要评论(0 )   

  能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可每秒传输1.2TB数据的光纤、会自动对焦的手机热像仪……5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集中亮相的...

  能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可每秒传输1.2TB数据的光纤、会自动对焦的手机热像仪……5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集中亮相的近百项全球光电领域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折射出一束束“光”,正穿透千行百业,点亮多彩生活。

  “油污、铁锈不好处理,有了它,你也许就不用发愁了。”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张怡泽正向观众介绍一款便携式激光设备,只见他轻点手持操作器,激光所及之处,锈面瞬间去除。

  张怡泽说,激光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工具。这款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最大亮点在于一体式小巧设计,打破了传统激光设备的空间限制,可不受场景限制,随背随走开展清洗、深雕、标记作业。

观众在光博会上参观红外望远镜。新华社记者杜子璇 摄

  一束“光”可以化作一把刀,也能铺架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

  “这款光纤可以每秒传播1.2TB数据,相当于150部单部达8GB的高清电影。”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展台,该公司副总裁郑昕正在介绍该公司新研发的空芯光纤。

  空芯光纤是一种光纤内部不再具有实体纤芯,只存在空气或真空的新型光纤。相较于传统玻芯光纤,空芯光纤具备超大容量、超低损耗、超低时延的特点。

  郑昕说,空芯光纤的技术突破,为数据中心间互联、AI大模型、金融交易等时延敏感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有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金融高频交易、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各个领域。

  一束“光”同样能与AI融合,通过光电感知、智能光控、光通信等成为人工智能体的眼睛、大脑和神经。

观众在光博会上参观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杜子璇 摄

  “快看,这个机器人的动作跟真人一模一样。”在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穿戴着传感设备的工作人员动了动手,一旁的人形机器人也做出了相同动作。流畅的动作,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

  该公司工程师付龙说,该企业主要研发人形机器人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将人形机器人的动作转角精度控制在0.001度,动作延迟控制在3毫秒以内。目前,应用相关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已在一家车企“上岗”,专司物料分拣和摆放。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正让一束束“光”,变得触手可及,引领着社会迈向一个更智能、更便捷的未来。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光博会不仅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中国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更将汇聚全球智慧,加速转化成产业链升级的澎湃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