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3D打印是形成未来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之一

来源:3D打印技术参考2022-06-27 我要评论(0 )   

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大体上现在已经初现雏形: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四是柔性显示,...

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大体上现在已经初现雏形: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四是柔性显示,五是3D打印设备。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形成一批能够在全球去布局的龙头代工组织企业,特别是能够形成四五个新产业的链头企业。

6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2年中期)在线上举行。该论坛 成立于2006年, 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

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出席活动并发表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应对全球通胀压力的看法。

黄奇帆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冲击及其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其表示,最近关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各种观点也比较杂,比较多。有观点说,过去以水平分工为代表的全球化到头了,碎片化了,全球供应链要大调整。应对新挑战需要稳中求进,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等产业组织层面有新的迭代升级,有更高的质量和产业体系,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才能进一步发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单一市场产地销、销地产的优势,发挥内循环、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优势。

黄奇帆表示,今后二三十年,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已初现雏形,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四是柔性显示,五是3D打印设备。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形成一批能够在全球去布局的龙头代工组织企业,特别是能够形成四五个新产业的链头企业。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工业之一。造就如此现状的原因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在3D打印技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出更加丰富的打印原料,促使这一技术日趋成熟,精度不断提高,而且成本越来越低。3D打印技术参考此前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甚至提出了旨在推动美国3D打印及制造业发展的“AM Forward计划”。随着这一技术在国外的大热,我国也较为重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成长和3D打印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渗透,该技术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


国内总体发展现状

目前国家以及各地方对3D打印相当重视,未来3D打印行业将会出现大规模产业化的趋势,且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增材制造技术在经历了初期产业链分离、原材料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与不完善、以及成本昂贵等问题后,在增材制造技术方面与国际持平,增材制造装备甚至某些方面性能优于国外水平,但依然面临增材制造专用粉末材料不成体系,增材制造标准缺乏,增材制造装备及产品应用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存在规模小、应用程度不高的问题。推动3D打印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要从提升创新能力、推进行业应用、打造产业集聚区、深化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功夫,强化专用材料、工艺、装备等产业链短板。

2021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摸底增材制造产业整体情况,2022年3月,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面向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企业信息的调研统计工作。此次统计涵盖了国内装备企业、材料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50家规上企业,本次调研统计仅涉及与商业相关的装备、材料、服务、工业软件、培训等业务营收,不包括涉密单位、高校、研究所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 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总收入持续增加,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估算,2021年增材制造企业营收约为265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长率30%,较全球年均复合增长率20.4%高出1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增材制造规模以上企业由2016年的20余家增加至2021年的100余家,营收超过1亿的企业数量已超过40家。目前,国内现有以增材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2家(含新三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在2021年中国增材制造企业融资顺达到48亿元。鑫精合、上海联泰、西安赛隆等企业单次融资均超过1亿元。

(二)调研企业现状分析

此次参与调研50家企业总营收达到91.21亿元,相比2020年65.54亿元增长39.2%,近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9.2%,与整体产业发展趋势总体保持一致。

将参与调研企业按照经营业务分为增材制造装备商、材料供应商、综合服务商(经营两种以上业务)和其他类型。其中综合服务商数量达到22家,接近半数;专业从事装备、材料、零部件生产的商家分别为11家、9家和5家;从事孵化、培训等业务的其他类型企业仅3家,多数增材制造企业已发展成材料、装备、服务等业务结合于一体的综合供应商。

从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三维扫描仪)生产、装备制造、产品供应等产业链条环节进行分类分析,专用材料。零部件、装备、服务等各个环节营收分别为14.7亿元、5.61亿元、50.8亿元和19.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6%、7%、55%和21%。此外,工业软件销售营收、培训和产业孵化等平台机构等其他业务的营收约为1亿元左右,仅占总营收1%。

  1.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零部件

2021年调研企业零部件营收达到5.61亿元。激光器销量约为150台,扫描振镜销售约为100台,营收为1亿元,三维扫描仪营收约为4.61亿元。

2021年调研企业专用材料营收达到14.7亿元。以PLA、ABS、PA为主的高分子材料(包括生物、医疗类原材料如干细胞等)的年产量约800吨,营收为6.5亿元,占材料营收的44%;以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年产量约700吨,营收达到5.5亿元,占材料营收的37%;以陶瓷和砂型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年产约400吨,营收为2.7亿元,占材料营收的18%。

2. 增材制造装备制造

2021年调研企业装备营收达到50.8亿元,占总营收的55%。其中FDM消费级增材制造装备营收居首位,达到20.6亿元,占装备营收的40%;光固化(SLA)装备次之,营收达到15.6亿元,占装备营收的30%;包括粉末床熔融、微纳增材制造和粘结剂喷射等铺粉工艺装备营收达到13.5亿元,占装备营收的26%;定向能量沉积(DED)增材制造装备营收仅为1.6亿元,占装备营收的4%。

3. 增材制造服务

2021年调研企业服务总营收达到19.1亿元(航空航天、核电、军工等领城涉密业务不在统计范围内)。在医疗、航空航天、汽车、消费产品、核电能源等领域营收分别为12.7亿元、4亿元、1亿元、1.2亿元和0.2亿元,分别占服务营收的65%、23%、5%、6%和1%。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融资需求迫切,规模将超70亿元

据统计,2021年中国增材制造企业融资总额达到48亿元左右,较2020年增加33.3%;全球增材制造融资总额650亿,融资增速66%,现有投资总额与投资增速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此次统计调研企业融资需求达到31.25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增材制造行业融资需求将超70亿元。

(二)中端装备用零部件有望实现全国产化代替

近年来国内增材制造零部件厂商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大族思特、武汉锐科等国产零部件已在齿科激光选区熔化、光固化等装备稳定使用。随着需求不断增加,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中端装备用零部件有望实现全国产化代替。

(三)工业级装备呈现大尺寸、高效率、专用化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应用要求持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增材制造装备逐步里现大尺寸、高效率、专用化趋势。清研智束研制出2x2阵列式电子束选区熔化装备,铂力特发布10激光器激光选区熔化装备。同时,针对医疗、建筑、文物保护领城的不同需求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已推出齿科用激光选区熔化装备、文物仿制专用立体光固化装备、建筑用机械摇臂材料挤出装备。

(四)消费级装备销量增速放缓

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消费级装备需求呈现爆发态势,2020年全年销量为270万台,出口额5.1亿美元,2021年进一步扩大,出口台数已达288万,出口额达5.9亿美元。近两年,消费级装备增长率由2021年75%降低为2020年的16%。随着海外市场趋于饱合、疫情期间国际运输成本增加等原因,预计在2022年消费级增材制造装备增长趋势会逐步放缓。

《五)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铸造等领域将迎来爆发

Wohlers Report报告数据显示,国际增材制造服务企业占比逐年增加,2021年增材制造服务市场规模约为62.5亿美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1%,也意味着服务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内增材制造服务商目前仍然较少,根据调研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仅为21%左右。国内现有的服务商如鑫精合、康硕集团等企业新建的厂房已经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国内服务市场规模将有较大提升。未来,增材制造服务供应商将逐渐成长为涵盖设计、制造、后处理为一体的方案系统解决供应商。

根据中铸协统计,我国有26000家铸造厂,砂型铸件的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利用增材制造可将铸造的工艺流程从15步编减至8步。在“双碳”背景下,增材制造技术持续赋能铸造行业,预计未来五年砂型增材制造装备的需求将超过2000台。

据统计,2021年仅齿科增材制造装备销售额预计达到4.5亿元。南京铖联2021年销售了300台齿科增材制造装备,是往年销量之和的1.5倍。另外,大量康复器具、骨科植入物获批通过医疗2类、3类许可证,预计2022年将是快速增长期。

END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业态悄然兴起。 未来必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不断的创新改革,不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保持技术领先性,快速推进产业化规模,并推广以及拓展应用市场,促进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才能在未来快速产业化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3D打印宏观市场分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