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编辑推荐

中国发力高端精密制造 外国激光公司在华挑战加大

来源:激光制造商情2020-11-25 我要评论(0 )   

文稿/激光制造商情我们常常很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也常常听说:改革开放以后,中...

文稿/激光制造商情

 

我们常常很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也常常听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道路。是的,建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确实取得了无数项伟大的成就和发展。但是必须考虑到,这么短的时间内急速追赶,势必会缺失了很多东西,少了很多环节。

 

所以又常常有一种说法:我国大多数企业处于中低端产业链环节,高端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掌握。我国制造业以土地和廉价劳动力换取,给发达国家做代工,到今天仍然有庞大的组装制造存在,比如手机、电脑、汽车、机床、机器人、航空以及特殊加工装备等,在我国能够有组装产能,但是核心的零部件仍然依靠外国产品。

 

这样的产业分工导致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赚钱的利润占比很小,尽管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但生存环境很困难。这种局面我国无法一下子扭转,正如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由于我国基础研究差,导致了底层的硬件、底层的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中国跟发达国家、美国最根本、最大的差距。其次是整个产业链不完整,我国往往是在上游设计、材料、关键零部件、软件等环节是空白的,为智能制造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

如今美国动用国家力量以限制芯片供给打压华为发展已经发酵了近两年,在9月15日正式断供华为芯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华为带来了经营压力。我国已经意识到在工业科技很多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因此政府也在大力扶持高科技、高端精密制造的发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考察西安时强调: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到2020年9月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又一次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市场的反转

在工程机械方面,以往都是以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几个国家最为领先。近20年来,中国需要进口大量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工厂设备和车辆,才得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品生产国。然而近些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质量快速提升,已具备与外国巨头竞争的实力。工业机器不是奢侈品,顾客既关注质量,也在乎价格。目前中国的产品常常是以价格优势赢得市场。德国的HAWE Hydraulik SE董事长霍伊斯根表示,在包括基建设备在内的高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中国已经缩小了与德国公司之间的差距。

我国最大的盾构机京华号,直径达16.07米,在长沙下线。

 

2020年疫情的出现,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大,而且可能会持续至少三年。由于中国努力控制住了国内新冠疫情的蔓延,加之中国出台了支持经济的政策,中国工业设备出口商现在抢占了全球出口市场的更大份额,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仍在遭受疫情的拖累。

 

外国激光产品遇到本土挑战

 

由于早期我国激光产业发展薄弱、技术落后、规模不足,面对外国激光巨头纷纷拓展国内应用市场,很多国内激光企业无法与之竞争。以德国通快、罗芬、Laserline、Raylase、Scanlab、Precitec、瑞士的百超、意大利普玛宝、BLM,美国的IPG、Coherent、Novanta、Lumentum、恩耐、Nufern等企业占据我国激光各个环节中高端产品市场以及关键材料。

特种光纤

近些年,我国首先在激光装备发力,包括大族、华工、奔腾、领创、宏石、邦德、联赢等一大批设备企业逐渐夺回了我国终端应用设备的大部分市场,这给通快、三菱、天田、百超等外国巨头带来了一定压力。在激光器方面,又有锐科、创鑫、杰普特、飞博、联品等给国外的IPG、SPI、Coherent、nLight等主要企业发起了挑战。IPG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进取的市场战略,在全球夺得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先机,在中国同样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最高峰的时候近80%的市场份额属于IPG。至2019年IPG在我国光纤激光器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不足50%。

 

拿IPG为例,中国多年来是IPG最大的市场,但在2018年中国市场销售额意外出现了19%的下降。2019年IPG实现营收13.146亿美元,同比下降10%,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继续大幅下降21%。

 

另一巨头通快集团在18/19财年在中国实现了市场销售额约4.15亿欧元,而到19/20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到3.5亿欧元,中国成为了通快第四大市场,重要性下降。

一些从事激光光学镜片、扫描振镜、激光加工头以及控制系统等外国激光产业链上的企业,在中国同样遇到了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并非外国企业不重视中国市场,而是他们遇到强烈的本土竞争而无解。越来越多的国产激光产品不再是廉价、低端、性能质量差的象征,而是在品质、功率、速度、稳定性、服务等都在快速提升,并且以成本价格优势打败外国产品,赢得市场份额。最麻烦的是,中国激光产业链各个环节,竞争者都似乎越来越多,如何在中国的激光产业格局立足,并找准自己身的定位,成功拓展开客户市场,是当前每个外国激光企业都在思考的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

 

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避免

 

近些年我国的地方政府意识到激光产业对工业制造的重要,也纷纷支持建设激光产业园,扶持国产激光产品规模化。国内的科研机构与企业把越来越多的激光技术瓶颈突破,同时产品的规模化可带动成本价格的下降,可以说激光的国产替代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就激光设备而言,从激光打标到激光切割,国产替代一直在持续,再到光纤激光器,以及超快激光器,中国的技术突破在加快,反过来倒逼着外国激光同行去创新。以前外国公司拥有一些垄断技术,可以吃很多年,现在变了,中国的激光同仁们不再满足于做低端、便宜的激光产品和激光设备,他们有着更大的目标,瞄准了高端、精密应用领域,并很勤奋地去做研发,这还推着外国激光企业加快研发,看起来还是个好事。某一天,中国的制造也许能像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瑞士制造那样享誉全球。

 

欧美日激光市场,很多企业各有各做,避免同质化,竞争对手不多,而中国几乎各个领域竞争者一大批,市场争夺可谓激烈,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的必定是佼佼者,谁拥有了中国激光市场,也许最终就可以拥有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切割光纤激光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