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28日即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Formnext Asia Shenzhen展会,今年有个值得关注的亮点:中国增材制造出海专场研讨会的设置。
这个细节背后,折射出整个大湾区增材制造产业正在从内需驱动向全球化布局转变的重要信号。
630亿产值背后的出海焦虑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增长明显。
根据2025年深圳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及精密成型展览会展前发布会与会嘉宾的分享,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630亿元人民币,相比十年前实现了30倍增长。
但AM易道注意到,在这个亮眼数字背后,行业对出海的渴望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此次作为合作伙伴的深度参与,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透露,他们专门推出出海服务中心,涵盖国际技术标准对接、产品本地化、知识产权保护、海外法规等核心服务。
从制造优势到服务枢纽的角色转换
根据与会嘉宾的分享,香港在增材生态的定位有所变化。过去我们更多将香港视作金融中心,但在增材制造领域,香港正在发挥国际服务贸易枢纽的作用。
香港三维打印协会组织的20家会员企业展团,以及生产力局展示的亚洲首个研究级别金属和高分子打印平台,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
香港不仅是资金和贸易的中转站,更有望成为技术和标准的对接平台。
大湾区模式的全球化实验
从展会的参展商构成来看,根据Formnext深圳数据今年增材制造领域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80%,铂力特、华曙高科、汉邦科技、惠普等头部品牌悉数到场。
更重要的是,来自法国、德国、新加坡、西班牙、美国的海外企业参展,以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买家代表团的到场,让这个展会具备了较强国际化色彩。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深圳国际激光与增材制造论坛,设置了18场专题报告,其中专门涉及专利维护、市场发展及海外维权等议题,这些都是出海企业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出海不只是卖产品这么简单
AM易道观察到,这次展会对出海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产品输出层面。
无论是生产力局的全链条服务,还是各种B2B业务洽谈活动的设置,都在强调生态化出海的重要性。
从技术研发、标准对接,到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再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合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需要的是平台化、生态化的解决方案。
对于关注#增材制造出海 的从业者来说,8月底的这场展会值得重点关注。不仅仅是看新产品新技术,更要看出海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
毕竟,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谁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增材制造企业的出海痛点,谁就能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中国增材制造出海专场研讨会由AM易道与Formnext深圳共同主办,AM易道作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出海工作组(筹)执行组长单位,诚挚邀请更多致力于服务产业出海/出口的全球性非营利机构、行业协会、研究院所等加入出海工作组,共同构建增材制造产业国际合作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