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航天科工二院25所创新服务民生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难度巨大

来源:人民日报2021-05-17 我要评论(0 )   

 “别看这个相控阵用户站不起眼,看上去仅有笔记本电脑大小,没有机械部件。但它是优化通信信号的利器,容易携带,适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多种场景。”日前,在第六...

 “别看这个相控阵用户站不起眼,看上去仅有笔记本电脑大小,没有机械部件。但它是优化通信信号的利器,容易携带,适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多种场景。”日前,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航天产业成就展馆上,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先进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健介绍了一款名为“二维相控阵用户站”的创新产品。人们在飞机、高铁上处理公务、休闲学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时断时续的信号带来诸多不便。这款产品安装在高铁上后,作为天基宽带互联网系统的重要一环,能建立起用户与卫星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微信发不出去、电话接不进来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实现极速上网。

  与二维相控阵用户站一同参展的,还有25所研制的多项航天科技创新成果。“星间激光通信技术中最难的,是被喻为太空中‘针尖对麦芒’的波束对准。要在相距几千公里的两颗高速运动的卫星上实现对准,只能有千分之一度的误差。”25所产品设计师李海昊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奋力攻关,终于研制出星间激光通信终端。这个终端作为天基宽带互联网中卫星平台的核心产品,通过对高指向性激光的控制、收发和调制,在高速运动的卫星平台上实现激光通信链路的建立和保持,进而实现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

  此外,还有两款成果引发人们关注,现场展示了与其实际产品基本一样的结构件。一款是去年随“天问一号”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相控阵测量敏感器,它为“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器发动机减速、悬停和软着陆的控制提供测量数据,保证“祝融”号火星车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另一款是“嫦娥五号”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微波雷达。经过6次任务检验、11次交会对接实战,这款微波雷达持续实现优化升级,不断减重、降耗,性能提升,已形成通用化、平台化发展,技术成熟度和产品稳定性完备可靠,能够满足未来空间站建设高频、快速对接的任务要求。

  “为打造航天领域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25所所长曹哲说,“团队正在努力打通需求—技术—产品的创新链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并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大创新领域开展了产学研深入合作等,努力把更多航天科技转化为服务国计民生的实际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火星车星间激光通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