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航天/武器

波音747“激光剑”打不远

星之球激光 来源:网易2015-04-20 我要评论(0 )   

  美国海基X波段雷达(SBX)曾是美国反导系统的明日之星,这种漂浮在海上的巨型雷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雷达,它可以被部署在

  美国海基X波段雷达(SBX)曾是美国反导系统的“明日之星”,这种漂浮在海上的巨型雷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雷达,它可以被部署在太平洋上,能够有效监视朝鲜发射的导弹,并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提供目标信息支持。
  但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文指出,这个项目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失败,X波段雷达无法达到设计时所提出的要求,这种2005年就该投入使用的“天眼”,到2013年为止仍处于“有限的测试支持状态”,一年内有8个月在夏威夷无所事事。
  该报道称,过去10年,美国在反导系统上投下的100亿美元的赌注是“彻底的失败”。
  在防务专家看来,它不仅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而且暴露了美国反导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结构
  雷达中的“巨人”
  美军的海基X波段雷达,堪称漂浮在海上的巨型“天眼”。
  它被架设在一个经过改装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整个系统排水量高达5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平台原属于一家挪威公司,2003年被美国防务承包商买下后横渡大西洋,被拖曳到得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的一家船厂内进行改造。在那里,承包商给它装配了推进系统、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可供100人工作起居的生活服务区。
  这套系统由美国两家航空航天制造业巨头波音公司和雷神公司联合研制,波音公司是五角大楼中段地基防御系统项目的主承包商,负责所有部件的测试和一体化工作;雷神是该项目的主要研制和生产商,重点负责拦截导弹及巨型反导雷达的研制和生产。
  平台底部是两个平行船体,每个船体上有3根巨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一个平台。平台上是一个白色巨型球状雷达,当年为把巨大的雷达天线吊到平台上,动用了一台起重能力达1.25万吨的重型吊车。从海面到雷达顶部足有80多米高,相当于26层楼的高度。整个雷达平台长约119米,宽约73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的主甲板上配有住舱、工作间、贮藏舱、发电室、驾驶控制室,为支持雷达天线阵、指挥、控制和通信组件及飞行拦截器通信系统数据终端提供地面空间和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本身的动力系统可根据需要部署到全球各个海域。说它是一座能以每小时13公里速度航行的小岛也不为过。
  在建成部署期间,还曾发生一件轶事。
  2005年11月14日,海基X波段雷达搭乘重型运输船“蓝马林”号,沿墨西哥湾南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于2006年1月初抵达夏威夷州瓦胡岛的珍珠港。在那里完成维护和补给后,于3月31日起航,前往目的地—阿留申群岛中的埃达克岛,成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美军为什么舍近求远,不走巴拿马运河而要万里迢迢地绕过整个南美洲?原因是这台雷达实在太大,超出了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
  命运
  吞金“巨兽”先天不足
  但事实上,《洛杉矶时报》调查发现,这个耗资达22亿美元的吞金“巨兽”,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最初的设想,海基X波段雷达应该在2005年投入使用,实际上,这些年来它一直被封存在珍珠港。
  这样的结论是在分析数千页专家报告、国会听证、文件和对数十名国防及航天技术领域专家采访的基础上作出的。
  首先,虽然它有能力侦测到来袭的物体,但由于“视野”过于狭窄,作用有限,这是它的致命缺陷。
  根据《洛杉矶时报》本月初的报道,比起一般传统雷达具有90度至120度的侦测视角,海基X波段雷达的侦测视角仅25度,根本无法同时有效监测大量向美国飞来的弹道导弹。五角大楼战术测试评估室在报告中指出,尽管拥有绝佳的辨识能力,但过于狭窄的侦测视角对于设计用来防御大量导弹攻击的海基X波段雷达“实在起不了任何作用”。
  其次,报告还批评,海基X波段雷达在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地表的曲度因素,亦即,如果物体的飞行高度低于1450公里,“海基X波段雷达根本看不见”。报告还引述美国国家科学院航天工程专家文德尔·米德的意见,海基X波段雷达的侦测高度比起传统导弹的飞行高度还要高上至少320公里,“就算能清楚看到1450公里高的棒球又有什么用?”
  防务专家认为它对“导弹流中混合诱饵”的攻击方式并不凑效,而这才是美国本土最可能遭受到的导弹攻击。
  此外,一旦导弹来袭,理论上说,陆基早期预警雷达可以发现飞行在空中的目标,并引导海基X波段雷达持续锁定导弹。但后者的波束方向变更及重新瞄准过程极冗长,实战中其转动速度不可能跟上一连串分散的导弹。
  为中情局工作的雷达工程师戴维·波顿直言:“不论波束指向何处,在其范围内的目标都可以被发现,但它要对付的是在整个太平洋范围内以数分钟间隔来袭的多枚导弹,它不可能跟踪上它们,就算敌人只有四枚导弹,老手也会把它们分开发射。”
  雷达巨大的体形带来另一问题,就是即使只作短距离移动,也要耗费数以百万美元计的燃料。
  该报道指出,这就是为什么雷达在夏威夷珍珠港停摆生锈的原因。
  在防务专家看来,它不仅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而且暴露了美国反导体系中存在的漏洞。花在这种雷达身上的钱本来能用在跟踪远程导弹能力更强的地基雷达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导弹系统经理大卫·蒙塔古甚至说:“它永远不应被建造。”
  身世
  克林顿拍板布什推进
  海基X波段雷达的开发源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期提出的“国土导弹防御系统”(GMD),计划建造最多9个“X波段岸基雷达站”,覆盖大西洋及太平洋,精确识别来袭导弹。2001年“9·11”后,美国政坛弥漫着一股焦虑情绪,鹰派议员趁机发出警告:朝鲜和伊朗接近于研发射程可抵达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
  2002年,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下令,在两年内完成本土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这个重任落在了五角大楼下属的美国导弹防御局(MDA)身上。该局提出了总预算为100亿美元的母计划,其中包括4个子计划,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即为其中之一。
  按照《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在海基X波段雷达立项之初,MDA试图说服国会议员:这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雷达,“能在切萨皮克湾追踪美国另一端旧金山上空的一个棒球。”在2007年参议院一次听证会中,时任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夸口称。
  但事后专家指出,基于地球曲率,SBX雷达不可能从4000公里外观察到一个棒球,除非这个球飞到旧金山上空1450公里以上的高度。
  (单桂志)
  使命
  探测和跟踪弹道导弹
  作为地基中段防御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基X波段雷达主要用于探测和跟踪弹道导弹,并直接向美军导弹防御体系中的指挥、控制系统实时传输信息。
  它采用高频和最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提供详细的弹道导弹跟踪和识别信息。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雷达全重2000吨,由最现代化的相控阵天线构成,共有69632个多频收发模块,雷达圆顶可以旋转,主要用于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等空中目标的探测。
  链接
  美国媒体无中生有?
  有分析认为,《洛杉矶时报》这次披露的美反导系统现状,反映了一个基本现实,即经过十多年发展,反导技术仍不够成熟,而且效费比偏低,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也为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反导系统作为烧钱最多的防御系统,如何发展需综合评估。
  针对美国媒体对反导系统的批评,也有专家指出,美国媒体有批评军方新项目的“传统”。几乎每一个新型武器项目,特别是花钱多的项目,都曾受到过美国媒体的批评。
  但值得注意的是,被媒体批评,并非意味着这种武器或其代表的发展方向就真的不行。F-117隐形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曾上榜“美国十大垃圾武器”,F-22战斗机则被嘲讽“长时间未能参加实战”,F-35战斗机更是享有“昂贵且延期、性能不达标”的坏名声。但美国空军在上述几种战机上验证的隐形技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
  按照《洛杉矶时报》的说法,“昂贵的失误”已经成为美国导弹防御局的标签。该报刊文称,在过去的10年间,导弹防御局投在海基X波段雷达和其他三个项目上的资金总计超过100亿美元,如今这四个项目,要么折戟沉沙,要么处于停滞状态。
  “你花的钱让人咋舌,但最终什么都没得到。”美国退役空军上校迈克·科贝特说。科贝特一直在关注导弹防御局的武器承包合同,尤其关注2006年到2009年这三年间的动向,“导弹防御局把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投到这些项目上,结果走进了死胡同。”
  前文说到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波音747“激光剑”、动能拦截弹和多重杀伤飞行器,它们均是防御系统,但都存在一个关键的漏洞:如果敌方在来袭导弹中混有诱导弹,那么可能轻易骗过美国雷达,导致拦截火箭飞向错误的目标,结果是大幅增加“真导弹飞向美国本土”的危险。
  波音747“激光剑”
  花费:53亿美元
  概念:在改装后的波音747型飞机的机头部位装载大功率激光发射器,可向来袭导弹发射高能量激光束“熔解”弹头,达到摧毁导弹的目的。它装备有瞄准仪器,只要将一个垒球大小的发射孔对准来犯导弹的外壳,所发出的氧化碘激光即可将远在数百英里外的导弹摧毁。
  项目初衷
  “我们正构建正义的力量来抵御入侵。今天,我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即将赋予美国人第一把真正的‘激光剑’(指电影《星球大战》中一种手持的武器)。”
  —2006年10月,时任美国导弹防御局主任的亨利·奥柏林三世在阐述这套系统时曾发出豪言。
  但实验证实,按照目前的测试结果,这种高能激光束无法对远距离目标发挥作用,只能近距离“照射”来袭导弹。为了达到有效战斗力,装备激光发射器的波音747只有在靠近敌人边境的地方飞行才能发挥作用,但那样做的结果是让波音747暴露在对方导弹视野之内,沦为“肉鸡”。
  要想在较远的安全区域发挥战斗力,则激光发射器的威力需强于目前设计的20到30倍。此外,武器自身携带的燃料如氢氧化钾和过氧化氢还会给机上人员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终结宣言
  “我不知道国防部是否有人……认为这套系统应该,或者永远不会在实战中部署。”
  —2009年5月20日,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
  由于看不到投入实战的前景,这一项目在历经10年的测试后,于2012年被取消。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空中激光武器试验平台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最后一次试飞。
  动能拦截弹
  花费:17亿美元
  概念:动能拦截弹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美国“战略防御倡议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武器,主要用于防御洲际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大气层外拦截的关键是动能拦截技术,动能拦截器正是为此而生。它也是美军速度最快的火箭拦截器,通过陆基或在舰艇上发射,在来袭导弹发射初期将其拦截。动能拦截弹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拦截器”(KKV)两大部分组成,借助动能拦截器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
  项目初衷
  “动能拦截弹非凡的加速性能和机动能力非常非常具有吸引力。”
  —2005年4月7日,时任美国导弹防御局主任的亨利·奥柏林三世如此阐述。
  这项技术的最大缺陷在于,动能拦截弹的体量庞大。它的长度超过40英尺(约为12米),比现代舰船发射过的任何火箭都要长。要将它部署在海上,就不得不对战舰进行改装,花费同样数以亿计。如果部署在陆上,又不得不设置在目标导弹附近,这样才能发挥其“主动早期”拦截的特点。但距离目标这样近,又使它成为极易遭受攻击的“活靶子”。
  终结宣言
  “无论测试结果有多成功,这套系统的效用都将非常微弱。”
  —2012年12月3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审查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
  2009年,该项目经过6年研发,最终“挂掉”。
  多重杀伤飞行器
  花费:7亿美元
  概念:这是一种小型拦截器。依靠飞行器上携带的8至20个不等的小型拦截器,将来袭导弹和诱饵弹悉数摧毁。多重杀伤飞行器的概念很简单,是“以数量对抗数量”,让一枚反弹道导弹携带多组拦截器,以便同时攻击多个来袭目标,即使部分拦截器被浪费在诱饵弹上也无妨,如果反弹道导弹携带的拦截器足够多,甚至还能将诱饵弹或真弹头全部一网打尽。因此,一枚反弹道导弹便能同时接战多枚来袭的弹头与诱饵弹,还降低了对侦测系统识别真假弹头的要求。也就是“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项目初衷
  “多重杀伤飞行器是一套转型计划,目的在于到2013年时增加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杀伤力。”
  —2006年7月19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发布消息称。
  开发这套系统主要的障碍来自技术,置身太空环境中,让“杀手拦截器”摧毁体量大得多的弹头,在现有的技术上无法逾越。2007年到2008年之间,导弹防御局对这套系统寄予厚望,称其“花费不高但作用明显”。但直到今天,承包商尚未进行过一次测试飞行,如今已被搁置。
  终结宣言
  “为了更有效地规避未来的威胁,我们建议……终结多重杀伤飞行器项目……以便腾出精力研发更高效的替代技术。”
  —2009年5月21日,时任导弹防御局主任的帕特里克·奥雷利说。
  2009年,这一项目落马。
  导弹防御系统的噩梦—
  真假难辨的诱饵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保护美国免于洲际导弹的袭击将是不可能的任务。问题之一是诱饵。在离开大气层后,一枚大型洲际导弹可释放十多个弹头和几十个诱饵。在太空的真空中,诱饵飞行的速度和弹头完全一样。它们可能是释放红外光的悬浮微粒、细铁丝,或锡箔条。反导装置的雷达将会探测到许多的来袭物体,但其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弹头。
  最危险的诱饵
  最危险的诱饵是亮闪闪的铝箔气球,和人们在节日时用的装饰气球非常相像,用塑料制造,外面有一层金属涂层。这种材料可反射雷达。一枚导弹可同时释放几十个气球,从雷达显示屏上看它们和锥形的弹头毫无区别。更令人担忧的是,弹头可以被包裹在铝箔气球中隐藏起来。伪装成气球的核弹头可以通过热感应器识别,由于弹头内缓慢衰变的钚,导致它们的温度升高。但只需给每个诱饵气球都安装上电池驱动的小型加热装置就足以骗过拦截器的热感应器。
  弹头最后阶段推进器内壁的爆炸“切割线”也可制造诱饵。在太空中分离时,爆炸使得推进器的金属外壳分裂成很多小块。雷达上突然出现20个来袭目标,要从中找出真正的弹头实在不易。
  尚无国家掌握彻底打败诱饵技术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曾在1999年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和俄罗斯研发了众多对抗反导系统的技术,很可能愿意向他国出售这些技术。2014年5月,分管工程和研发的副国防部长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类似先进对策的涌现使得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变得“不实用或得不偿失”。
  然而,很多反导计划的支持者依然相信,更多的研究可以让最复杂的诱饵也现出原形。FTG-06b高超音速拦截器测试中使用了诱饵,但陆基中段防御工程师们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对手。多个拦截器可接连发射,应对来袭的多个弹头。当第一个拦截器飞向一堆诱饵时,它可以将越来越精确的数据传给紧随其后的其他拦截器,从而找到真正的弹头进行拦截。
  然而,在目前还没有国家接近掌握彻底打败诱饵的技术。即使这些障碍全部被跨越,新的障碍又将出现。弹头可在太空中发射钢球,清除掉前方的拦截器。拦截器的雷达可能被电子武器干扰,或者可预设程序,让核弹头在发现拦截器靠近时自爆。太空中的核爆炸可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EMP),可一举切断整片大陆的电路和电网。美国的电磁脉冲委员会(美国国会成立的一个研究类似威胁的机构)在2008年估计,如果正对美国版图中央的太空中发生核爆炸将引发社会崩溃,一年之内2/3的美国人将在混乱中死亡。
  有些袭击或无需洲际导弹
  在核国家中,朝鲜或巴基斯坦目前都没有建造洲际导弹遇拦截自动引爆系统的能力。但假以时日,这一状况完全可以改变。朝鲜实验的核装置中至少有一种是可以用于发动电磁脉冲攻击的。这一类袭击未必需要威力巨大的爆炸,只需要产生大量伽马射线。
  类似的袭击甚至可能无需洲际导弹。2012年12月,朝鲜发射了一枚沿着由南向北轨道运行的卫星。虽然这颗卫星可能已经发生故障,但此次发射却揭露了反导系统的另一个可以被电磁脉冲攻击利用的漏洞。如果将核装置安装到南向北轨道的卫星上,就可以绕过美国针对远程武器的反导系统。因为这些拦截装置都是针对从北极而非从南面飞来的弹头设置的。此外,将核武器隐藏在卫星中,发射到民用卫星使用的轨道上,当卫星飞越美国上空时引爆其中的核弹,后果不难想象。一个无法应对类似袭击的反导系统形同虚设。
  据估计,人类自首次到访月球以来,载人登月和无人探测器已经在月球表面遗留下了40万磅(约为18万公斤)重的各类物品。这些遗留物包括遗弃在月面的航天器、探测器和火箭,或者在绕月飞行接近尾声时故意撞向月球的飞行器。但除了这些,还包括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体育用品、照片、未经允许的走私物、排泄物……
  1.宇航员排泄物
  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和我们一样,不得不就地解决排泄问题。据统计,共有96袋用于收集污物的袋子被留在了月球上,它们有些被装得满满的,有些还没开封。之所以没把这些垃圾带回地球,是为了减轻返回舱的载荷—回程时还要带上大量的月岩。
  最近,一些太空生物学家突然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想弄明白这些排泄物中是否遗留有病菌,而当这些病菌暴露在宇宙射线辐射时是否会加速变异。
  2.太空靴
  总结下让人类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你会发现除了那些污物,首批登月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为了减轻返回时的重量,还将约100件不再需要的物件留在了月球上,包括太空靴、摄像机、一些工具和胶片等。
  但一些遗留物则带有礼仪用途,比如那面著名的美国国旗(阿波罗11号把它插入了月壤中,但返回舱点火时产生的气浪将旗子掀翻)。除了国旗,纪念物还包括一颗代表和平的金橄榄枝吊坠和刻有约100名科学家、政客和各国首脑祝福留言的硅盘。
  3.带有尼克松签名的纪念牌
  幸运的尼克松在人类成功登月前几个月才接手阿波罗计划,却在任期内经历了全部六次载人登月行动,包括第一次的阿波罗11号。当时,美国人为了证明人类登月的目的,特意留下了一面金属纪念牌,上面写道:“公元1969年7月,来自地球的人类首次踏足月球。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而来。”下面落款是尼克松的签名。这位半路憾离白宫的总统也成为迄今美国唯一一位在月球“留名”的总统。
  4.“走私”到月球的艺术品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雕塑家福雷斯特·迈尔斯产生了“把一件艺术品留在月球”的想法,他召集了六位艺术家(不乏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克拉斯·奥尔登堡等牛人),在一个由贝尔实验室制造的、只有指甲大小的瓷片上创作了几个素描作品。迈尔斯称这个瓷片为“月球博物馆”,作品包括米老鼠式的绘画(奥尔登堡)、程式化的草图(沃霍尔)和一个类似铅笔简笔画的素描。
  但问题来了,迈尔斯无法说服美国宇航局将这个作品送上月球。他选择走一条捷径,说服一名参与阿波罗12号的工程师将瓷片藏在一个登月舱模块中。这名工程师把瓷片“走私”到飞船上,2天后阿波罗12号降落月球,离开时将这一模块遗弃在月球。事后,迈尔斯把自己的“偷天计划”透露给纽约时报,但美国航天局从未予以证实。
  5.高尔夫球
  “很远很远很远。”
  随着小球飞出电视画面之外,1971年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谢泼德喊出了这一句名言,宣布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月球打高尔夫行动成功。
  阿波罗14号的登月任务由谢泼德、罗萨和米切尔三名美国宇航员执行,他们抵达了月球弗拉莫罗高地,并扫描了月球地平线。而令担任指令长的谢泼德印象最深刻、也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任务,就是那次打高尔夫。
  “出发前我和休斯敦航天中心的老大约好,如果登月后的任务搞砸了,就不会打高尔夫,免得让人们觉得不严肃。好在一切都非常顺利,于是我在爬上梯子上飞船回家前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打出那两个高尔夫球。我把折叠式高尔夫球杆打开,打出了球,它们现在还在月球上。”谢泼德在1991年的一次采访中回忆说。
  6.宇航员雕塑
  《倒下的宇航员》(Fallen Astronaut)是一座8.5厘米高的铝制雕塑,表现一位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以纪念在探索太空旅程中牺牲的人类先驱。她是官方确认的、月球上的唯一一件艺术品,由阿波罗15号的成员斯科特放在哈德雷山上。
  这个雕塑作品由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创作,旁边还有一块刻着十四位在航天飞行或训练中牺牲的美国和苏联宇航员的名字的纪念牌。但不久之后,霍伊东克的善举却演变成了丑闻—他计划出售这一雕塑的复制品,明显违背了与宇航员斯科特签署的协议。
  7.猎鹰羽毛
  在阿波罗15号任务接近尾声时,宇航员斯科特重演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是为了证明在真空环境下,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同时落地。
  斯科特两手分别持一个锤子和一枚猎鹰羽毛作为实验物体,同时松手,同时落地,与那次经典的实验结果一致。最后,他把那枚取自美国空军学院吉祥物猎鹰的羽毛留在了月球。
  8.家庭合影
  在阿波罗16号登月任务中,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利用驾驶月球车探索笛卡儿高地的机会,将自己一家四口的合影留在了这里。这张3英寸×5英寸的照片被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照片中的人包括杜克和妻子多萝西以及他们的儿子查尔斯和托马斯。
  杜克从未透露这样做的原因,但他在照片的背面给“任何未知生物”留下这样一段话:“这是来自地球的宇航员杜克一家,1972年4月降落月球。”
  不幸的是,暴露在恶劣的月球环境下长达40年,这张温馨的照片应该早已褪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剑波音747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