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溶蚀加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星之球科技 来源:华工激光2011-11-21 我要评论(0 )   

溶蚀早已不再是新的加工工艺。溶蚀工艺在加工燃料入口喷嘴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级领域内继续发展了钻蚀技术,实现了对50m孔径和0.8mm深度的钻孔加工。 在采用溶蚀加工时...

溶蚀早已不再是新的加工工艺。溶蚀工艺在加工燃料入口喷嘴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μ级领域内继续发展了钻蚀技术,实现了对50μm孔径和0.8mm深度的钻孔加工。

在采用溶蚀加工时,电极和导电材料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电极和工件浸入到不导电的脱离子水液体里,每个火花都对工件材料和电极进行溶解和蒸发,溶蚀下来的材料由电介体冲走。这种微钻蚀工艺属于埋入式溶蚀。

针对溶蚀工艺,采用旋转式电极条,以便制成旋转对称的孔和开口。钻孔过程分为两个步骤:校准和钻孔本身。在校准过程中,电极带正电荷,工件带负电荷,电极的顶端变成扁平状。接着,极化被改变,溶蚀过程即告开始。这两部分过程的旋转速度分别为500r/min和1000r/min。

为了控制推进量和电极的旋转,设备采用了一种双夹具装置,这对于保证精度和生产结果的可重复性具有关键作用。该装置由一个活动的张紧元件、一个电极倾斜装置和一个导向元件以及校准环构成,活动的张紧元件可以在Z轴上移动,它负责电极的前移。倾斜装置控制电极的跑出,它决定着钻孔直径的大小。

微型钻孔的一个优势是可以整洁地进行圆柱形或锥形钻孔。每毫米孔深的锥度变化为±30μm。为了生成正锥体孔,电极必须在孔的入口处对准;如果是负锥体,则应该在孔的出口处对准。对此可使用一台摄像机,与检测直径、几何外形和钻孔定位的情况一样。

另一个优点是适合于微溶蚀的材料范围很广,除了铸造材料、钢材和淬火钢之外,也可对碳化物、钛、铂金和导体搪瓷进行加工。据厂家称,此工艺对任何导体材料都有效,而且精度不会发生偏差。

对钻孔直径产生影响的是电极的规格和火花裂口(目前可行的是大约5μm)。本工艺的适用直径范围为50μm~1.8mm,孔的深度范围为0.1~2mm。根据不同的孔径和孔深,溶蚀时间为15~40s。

Microfor技术可以减少热负荷面积,这可以减缓材料变形程度和溶蚀时典型的白色层的形成。当孔径为50~150μm时,在实验中可实现的白色层厚度为1~1.5μm。如果孔径为150~300μm,则需要注入更大的能量,这时白色层的厚度最大为3.5μm。通过减少投入的能量,可以减少上述数值,但是,设备的运行时间会明显延长。此类试验还表明,电极材料对白色层的构成没有影响,白色层只取决于投入的能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