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深度解读

万亿低空经济,激光技术的机遇

激光制造网 来源:电子发烧友2025-10-10 我要评论(0 )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上海、深圳等多地同步发布专项行动方案。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59...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上海、深圳等多地同步发布专项行动方案。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2030年更是有望冲向“万亿级”。在这片蓬勃发展的产业蓝海中,激光技术凭借精准、智能、高效的特性,正在测量、武器、制造等多个领域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成为低空经济腾飞的“技术引擎”。

测量领域:精准感知,筑牢低空安全与效率的基石

低空经济的核心是“低空飞行器+地面经济”的深度融合,而激光感知技术就是飞行器洞察环境、保障安全的“眼睛”。

以激光雷达为例,它能将300米以下的光电信号精准转化为模拟信号,让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装备清晰“看见”低空环境。在输电网场景中,树木一旦生长过快,很容易形成“树障”,进而干扰甚至威胁输电安全。搭载激光感知技术的无人机,能精准扫描树木的生长状态,提前预测其是否会对输电线路造成影响,从而将树障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在光伏产业领域,激光技术与精准定位技术相结合,可对光伏面板开展快速且细致的巡检,及时发现面板存在的缺陷,或是线路出现的开路、短路等问题,助力光伏电站提前开展检修工作,保障电站稳定运行。

甚至在无人机自身的“起降环节”,激光技术也不可或缺。为实现真正的“无人操控”,激光对准技术让无人机能在夜间或复杂场地精准起降——远在千里之外的操控员,仅需借助激光引导,就能控制无人机平稳起飞、降落;当多架无人机需要在有限区域内同时起降时,激光技术支撑的“协同避障+精准引导”,更是能避免碰撞,大幅提升低空活动的安全性。

2025年,激光测量技术的落地应用更趋广泛。在水利领域,南方测绘于2025年6月在实施的“数字孪生项目”成效显著,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配合北斗控制点采集数据,成功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为流域提取、淹没分析等智慧调度提供支撑。地质灾害防治中,德阳绵竹市从2025年2月起启用激光雷达无人机,对12处高陡险峻区域开展航测,每平方米400多个激光点云能穿透植被,精准识别山体裂缝、滑坡等隐患,让隐蔽风险无处遁形。

随着技术迭代,激光赋予无人机的“感知能力”还在升级。未来无人机或将具备“五维感知”,像人类一样采集可见光、红外影像,甚至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让低空作业的“感知精度”再上一个台阶。

wKgZPGjnEPOAbZBDAAP6T_g4ox0651.png

武器领域:高效防御,守护低空安全边界

现代战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低空领域并非一片“静土”,无人机“蜂群”攻击、非法入侵等安全威胁客观存在。此时,激光武器凭借“反应快、精度高、拦截远”的优势,成为低空防御的“利器”。

激光武器的反应速度以“光速”计算,能瞬间锁定并摧毁低空、超低空的入侵目标(如小型无人机);且它的火力转移极其迅速,可同时应对多个目标,特别适合防御“无人机蜂群”这类饱和式攻击。对于执行特殊任务的低空装备(如警用、军用飞行器),激光武器还能作为“自卫手段”,让装备在复杂低空环境中免受敌方小型飞行器的袭扰,为低空安全筑牢“技术防线”。

北方工业集团在2025年7月亮相的OW5-A50高能激光防空系统,50千瓦级功率可在5公里内数秒锁定目标,模拟测试中成功抵御多方向无人机饱和攻击,且自带柴油发电机组能在边境哨所48小时自主供能。

制造领域:硬核赋能,推动低空装备升级

低空经济的“硬件基础”是各类飞行器(无人机、eVTOL等),而激光制造技术正是这些装备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关键推手。

在零部件加工环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是“核心工艺”:激光切割能对金属、复合材料实现“高精度、高速度”切割,打造出形状复杂、精度严苛的飞行器部件;激光焊接则能实现不同材质的精密连接,既保证部件的连接强度,又能提升密封性,让飞行器的可靠性更上一层楼。

激光3D打印技术:它能快速制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件,不仅缩短了低空装备的研发周期,还能降低制造成本,推动飞行器向“轻量化、高效能”方向进化——比如让eVTOL的结构更紧凑、续航更持久。可以说,激光制造技术是低空装备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2025TCT深圳展上,Formlabs公司展示的激光烧结打印机Fuse1+30W已用于无人机机架制造,其光固化打印机Form4则助力eVTOL厂商制作1:1原型机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

wKgZPGjnEPSAQV_EAATSS8AROPw793.png

万亿低空经济的大幕已经拉开,激光技术正深度嵌入这一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从感知测量的“眼睛”,到安全防御的“盾牌”,再到装备制造的“工匠之手”,激光技术与低空经济协同共进,既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注入动能,也在这片万亿级市场中,迎来自身的“爆发式机遇”。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融合,激光与低空经济的故事,还将续写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