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世界光谷·追光者】华工科技研发团队:连坐6年冷板凳造出“激光微雕师”,可帮助C919飞机发动机降温

激光制造网 来源:中国光谷2025-07-23 我要评论(0 )   

“团队就是为‘啃硬骨头’而成立的,作为光谷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目标开展攻关,专注于解决真问题。”近日,华工科技首席技术官胡军巍正和团队成员在...

“团队就是为‘啃硬骨头’而成立的,作为光谷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目标开展攻关,专注于解决真问题。”

近日,华工科技首席技术官胡军巍正和团队成员在贵阳对“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进行调试,为月底产品交付做准备。仅2秒钟,装备发出的脉冲激光束就完成了孔径0.3毫米、倾斜角25度的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孔加工。

这用时2秒的技术,正是他们历时6年攻关的最新技术成果。

Image

团队正在进行测试


发动机作为飞机、航天器的“心脏”,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竞争力。产品线总经理刘程林介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能够通过激光加工气膜孔,让冷却空气形成一层降温保护屏障,让发动机在快速降温的同时,又能给关键部位穿上“保护衣”,延长使用寿命。但其极致的精度,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几乎每一步技术不是被国外封锁,就是尚无先例参考。

Image

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正在作业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2019年,华工科技专门成立了一支10余人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拥有电子信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从头开始、一步步开展技术攻关。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工科技考察。彼时,该团队正在攻关整机装配技术,机床设计师严尚武回忆:“就在我们团队的车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受到极大鼓舞,鼓足干劲,查找资料学习,自己动手铲刮、研磨,最终一步步将装配精度从0.01毫米提升到0.001毫米。”

Image

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在第20届光博会展出


2023年,首台航空发动机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投用,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制造。C919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在采用了该装备生产后,加工精度提升了10%,生产效率提高了15%。

除了机床本身精度,焦点控制精度也要跟上。“我们从‘0到1’研发了用于航空领域的光学测距传感器,焦点位置精度在0.5毫米内。”团队成员兰小斌介绍,作为华工科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在读博士生,一来公司他便负责研发光学自动对焦控制系统,连续4个月分析每一个元器件,经过上百次测试优化,最终使精度达到国外设备同等水平。

Image

团队合影


如今,这台“激光微雕师”不仅深入航空领域,还在先进能源、高端医疗等领域应用。

一场技术攻关,也激发团队“青苗”在光谷种下科创种子。新光谷人兰小斌:“毕业后,我打算留在光谷,和团队成员啃下更多‘硬骨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光电,激光产业,企业,创新,激光企业,智能制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