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国际重量级“追光者”赞叹:光谷为全球提供越来越多中国方案

激光制造网 来源:湖北日报2025-05-19 我要评论(0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指导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尼梅拉致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李源5月16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指导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尼梅拉致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李源

5月16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约瑟夫·尼梅拉第六次踏上中国土地。

面对这座被他称为“美妙而热情”的“光之都”,他在开幕式致辞中由衷赞叹:“光博会已成为中国光电创新领域的顶级平台之一!”

为期3天的会程中,近400家全球企业参展、3万余名专业人士齐聚,20余场高端论坛追逐前沿,像约瑟夫·尼梅拉这样的全球重量级“追光者”,不在少数。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副校长理查德·彭迪,从光博会刚开始举办的时候就来过,之后每隔几年都会来参会,“那时的光谷还像一片待开垦的试验田,这里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每次都让我大吃一惊。”从落后、追赶到超越,光谷近年来在硅光芯片、光电集成晶圆等领域的显示度持续提升,为全球提供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

这一切,与光谷的创新密度息息相关。“我们很早就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伙伴关系,利用双方科研优势,围绕光电子及相关领域的合作一直在推进。”理查德·彭迪说,此次他受邀为第十六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作主题报告,“十多年前会上讨论的是如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如今中国的同事们已成为方案、标准的输出方。”

在参观华工科技的半导体材料激光切割设备时,巴拿马大学微电子学教授卡斯蒂罗详细询问芯片切割技术的细节。得知光谷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他难掩兴奋:“我国近期正在推进半导体材料研究,迫切需要光谷这样的先进技术赋能。”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熟闭环,锻造出光博会跨越国界的吸引力。

带着高性能视频处理软件方案和急切的合作需求,俄罗斯“快速视频”公司CEO费奥多尔首次来华,直奔光博会。“这里能一线对接中国市场的动态,适合我们合作的下游客户较多。我们期望借助此次盛会,在武汉寻找到有价值的合作伙伴,进而尽快融入本地产业链。”

“受国际环境影响,我每年来中国至少3次。在光博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中国供应商,与深圳一家光学公司合作开发的3D扫描系统已初具雏形。”圣彼得堡激光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安德烈兴奋地说。

用光纤光缆铺设“地球村”,以光通信产品消弭人类信息鸿沟。今日光谷,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追光人”,1200多家外资企业在此扎根,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云集。

“从‘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这是时代赋予光谷的‘天命’,任重而道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周济教授提出,光谷须前瞻布局和大力培育光感知及智能传感与仪器仪表、生物光电子及智能医疗装备、汽车光电子等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突出人工智能赋能光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优势特色光电子信息产业。

“无论从前或未来,光子从不因国界而改变传播路径,科技与产业的合作也不应有限制,比如长飞光纤技术应用于东南亚的智慧城市、华工科技设备服务巴西医疗设备商,国际社会应更深度融入中国创新进程,实现互利共赢。”约瑟夫·尼梅拉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光电,激光产业,企业,创新,激光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