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20届“光博会”如约而至,光谷、武汉、湖北,本周将再次成为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关注焦点。
从填补国内空白到主导国际标准,从技术跟跑到标准领跑,这场扎根武汉、辐射全球的科技盛会,不仅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强引擎”,更成为全球产业版图重构的“引力场”。
烽火通信将展出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等新型纤缆,光迅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低功耗1.6T光模块……本次大会上,光谷企业将展示的顶尖技术,也是湖北向世界递出的“产业名片”。
聚链成群,逐光向新。一群追光者,正以“新”作答、向“新”求“质”,引领中国光谷在全国乃至全球光电子信息领域,从“独树一帜”迈向“国际引领”。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全球首款128层QLC存储芯片、全国第一根新型实用化光纤、全国首台10万瓦光纤激光器……从“0”到“1”,向新追光,湖北以“光芯屏端网”为特色,以中国光谷为创新极核,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全省第一大产业加速迈向世界级产业。
5月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会上披露,本届光博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超2.5万平方米,吸引近400家企业来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企业33家,省外企业264家,合计占比超过76%。
大会将聚焦光电子信息核心产业和前沿应用,展示全球光通信、激光及光电融合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光博会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委会达成合作,被纳入国际光日全球系列活动。届时,24位国内外院士、40余位国际专家、230余位知名企业家,将共同见证近百项全球光电领域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作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湖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举全省之力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聚“光”成“链”、聚“链”成“群”,成为我国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根据湖北制定的目标,到202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1.2万亿元,建成世界一流的光通信产业高地、全国顶尖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激光产业基地和存储器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由全国领先迈向全球拔尖、“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进一步巩固提升“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奋力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7项国际领先技术集中亮相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光博会已成功举办19届,召开330余场国际峰会,累计吸引30余国68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接待60余万专业观众。光博会通过集中展示光电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创新成果,汇聚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已发展成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地位高、国际化水平高、观展人数多的顶级盛会之一。
据介绍,本届光博会聚焦光通信、激光、光电融合三大技术前沿,将集中展示17项国际领先技术、31项国际先进技术及15项国产替代突破性成果。
为突出我国展示光电子发展成就,展现国家光电子产业发展历程,本届光博会还首次设置光电子信息产业成就主题展,回顾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程,并展现湖北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成果。
大会紧扣时代热点,产业引领力进一步强化。将展示各类光电子产品和技术在无人装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上的应用;联合中国工程院发布《光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路径研究》等专题报告,系统解析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格局,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举办光电子技术产品“首发首展”活动,发布光通信、激光和光电融合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和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和市场应用。
为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光博会期间还将举办2025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20余场商务对接、产业和学术活动。此外,设立签约专场活动,涵盖技术转让、产业链协同、跨境采购等类型,切实将展会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作为光博会承办方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主战场,武汉东湖高新区致力于汇聚全球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与专业人才,搭建国际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枢纽,推动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网络。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以更高水平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本届光博会将重点亮出三张“国际牌”。
第一张牌,全球朋友圈再扩容。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全球活动深度绑定,把光博会纳入国际光电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促成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等国际权威机构与清华、华科等顶尖高校联办20余场国际会议。这些过去分散在欧美举办的顶级学术会议,今年首次组团来汉,真正实现了“全球智慧、光谷汇聚”,打开了中国与全球光学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新窗口。
第二张牌,国际生意经更务实。针对企业的“出海”需求,本届光博会首次规模化引入俄罗斯、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13个境外采购团,定向释放需求清单,预计现场可促成近10项跨境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超10亿元。
第三张牌,产业秀场再升级。一方面,全球大咖进车间,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指导委员会、参展国际企业和优质采购商走进烽火通信、华工激光、长盈通等光谷企业,在生产线旁探讨技术革新;另一方面,实验室里谈合作,开放九峰山实验室、光谷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向国际伙伴展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集中向全球展现“中国光谷”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从“独树一帜”到“国际引领”
1976年,武汉邮科院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从科研人员手中缓缓流过——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
从一根光纤起步,到成为参与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主力军,湖北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追光逐梦,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的特色持续提升。
在光通信领域,中国信科五年6次打破世界纪录;在激光领域,华工激光研发出我国首台核心部件全国产化的半导体激光切割设备,华日激光研发百瓦毫焦光纤飞秒激光器,国内最快;在光电集成领域,九峰山实验室研制的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下线,是目前全球硅基光电集成最先进技术;光谷实验室研发突破基于光学原理的气体检测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光电子信息多项细分领域,湖北已具备保持领先全国、部分领先世界的实力,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从国内到国际,湖北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揽获“四个第一”——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国产先进存储生产基地。
截至2024年,全省光电子信息领域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家,A股上市企业47家,上榜2024中国独角兽名单企业5家。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和产量已力压欧美、日韩等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湖北武汉就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Wuhan”,已成为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关键一城。
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规模756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4045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位居工业各行业首位;软件业务收入3521亿元,同比增长16.7%。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1695亿元,同比增长11%。
纵观全省,各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以武汉光谷为核心,以孝感、潜江等为拓展区,湖北加速完善光纤光缆配套,引导黄石、鄂州等做强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特色产业。2022年、2023年,全省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连续跨越两个千亿量级,分别达到7655亿、8209亿,成为第一大产业。以“光芯屏端网”为特色,以中国光谷为创新极核,向光谷科创大走廊延伸,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级、世界级。
锚定万亿目标 打造世界级集群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牢记嘱托,追光逐芯,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湖北奋楫扬帆,定下了更宏伟的发展目标。
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当前,湖北正举全省之力突破性发展产业,力争到202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建成世界一流的光通信产业高地、全国顶尖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激光产业基地和存储器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由全国领先迈向全球拔尖、“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进一步巩固提升“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奋力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为推动科产深度融合,湖北已设立16亿元省级科技专项资金,实施闪存芯片等32项重大科技项目,启动“61020”全链条攻关。
为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湖北优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支持光电子信息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强金融赋能,设立1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基金,推出技术创新专项贷,财政贴息1.5到2个百分点,单个企业最高贴息2000万元。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湖北将制定实施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从三个方面加快建设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规划引领,引导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服务推动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武汉新芯三期等重大在建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支持中国信科等重点企业加速成长为一流领军企业
持续深化两新融合。聚焦光通信、激光、先进存储、化合物半导体等细分方向,支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抢占卡位优势。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聚链成群。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实施好国家和省惠企政策,用好用足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建好用好“芯光链”光电子信息供应链平台,办好将于本周五开幕的第二十届“光博会”等,持续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特色优势,争取早日建成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