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向着工业强区攀新高

  激光制造网  来源:浙江日报

      盛夏的衢州柯城生态工业园,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智蔻科技崭新的变速箱生产线在无尘车间高速运转;年初迁入新园区的衢州元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今年上半年产值超3亿元,同比增长超50%……一幅“拼经济、争首位、争进位”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1至6月,柯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5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90.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6%。

  ■ 郑晨

  现代产业聚合力

  8月6日,在柯城生态工业园振启光电产业园,智蔻科技(衢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调试四轮摩托车变速箱生产线,阿姨们则在清洗地面。

  “我们从宁波余姚总部引入专业团队,装修收尾同步调试设备,大幅压缩了投产周期。”智蔻科技总经理赵虹介绍,去年底,该公司被柯城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厂房配套吸引,签约“年产100万套汽车控制器和执行器”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该公司今年2月租用园区5600平方米高标准厂房,4月进场装修,计划9月底投产,预计年产值1.1亿元。

  柯城区生态工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洋介绍:“自2021年我区启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以来,截至2024年已腾挪38家企业,盘活低效用地1078亩,为引育优质企业腾出空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柯城区同步建设了振启光电产业园,并招引了东巨康、元森等19家光电企业,协议总投资超300亿元,形成了覆盖减薄玻璃、模组、整机等环节的产业集群。”

  光电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作为柯城光电产业链核心企业,衢州元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液晶显示屏上下游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及研发、生产制造项目,2022年引入柯城,2023年投产,同年9月摘地投建智能产业园,今年1月搬进新园区,3月完成设备调试开始量产。元森光电副总经理刘亚辉说,随着新产线的投产,OLED屏月产能和良品率将显著提升,目前企业订单已排至年底。

  作为柯城工业制造业主战场,今年1至6月柯城生态工业园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2.2%。其中光电(半导体)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7.9%,光电(半导体)企业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2.6%。

  同时,柯城依托市区一体,聚焦新材料产业链(氟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激励与精准服务。通过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试行)”等政策,对规上制造业企业争取外部订单、开展委托加工等实现的产值增量部分给予一定奖励,有效调动了氟链企业增产积极性,并开展全覆盖企业走访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问题73个。在政策与服务双重驱动下,辖区氟产业企业表现亮眼:今年1至6月,新材料产业总产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巨化集团受益于制冷剂价格高位和旺季备货,产值实现显著增长;中天氟硅、天硕氟硅等企业也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强化新材料、光电半导体两大主导产业的集群培育,突出头部企业引领和产业链协同,上半年这两个产业产值增幅分别达15.1%和62.3%,并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柯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驱动增后劲

  “我们团队申报了柯城区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夹层玻璃用高透高韧PVB膜片的关键技术开发’,后续将在这个领域深化合作。”8月7日,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助理、浙江多力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力塑胶”)新任“科技副总”刘权博士介绍。

  今年2月,刘权在调研时发现多力塑胶生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其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经深入交流,双方于2月底达成“科技副总”初步协议,5月18日正式签订浙江省“科技副总”三方合作协议。针对企业汽车夹胶玻璃用胶产品韧性不足等技术瓶颈,刘权团队正基于有机无机复合技术,开发高透高韧PVB膜片。目前,研发的变色玻璃样品已进入企业验证阶段。预计新产品韧性、透光性将显著提升,项目达产后可为企业创收1000万元。

  “‘科技副总’模式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大亮点。”柯城区科技局局长徐祺介绍,今年区里响应省里部署,依托本地高校研究院平台,扎实推进“科技副总”选聘。通过“一名科技副总+一家科技企业+一个攻关项目”机制,组织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落地。目前全区48家企业聘任55名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开展产学研合作60多项。

  今年以来,柯城区全力做好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科技产业创新融合“两篇文章”,在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上下足功夫。

  柯城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建强“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副总、科技联络员”三支队伍,出台院企人才互聘、联络员评价等新办法,累计发放奖金640多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近50%。同时推动企业评职称、人才公寓优先保障、为重点企业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成功推动衢陈皮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对接浙大“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团队,构建创新链条,支持重点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引进国省级重点人才,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选拔“南孔精英”领军和青年人才16人,落地“南孔精英”项目7个,入选全省首批技能型社会建设省级专项激励项目。

  上半年,全区研发费用占比3.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55%、提升25.63个百分点,新引进大学生387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16人,相关指标均居衢州首位。

  服务赋能促跃升

  8月7日,在衢州高新技术园区,企业服务专员刘海英正密切关注浙江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展和预计投产时间节点,同步将企业反映的要素需求提交至市级平台,协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

  “动态跟踪项目进度、精准响应企业诉求,是我们服务的核心。”刘海英说,类似这样的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已成为柯城区深化企业服务的常态。

  精准服务,疏通发展堵点。柯城区创新“企业点单式”服务机制,完善“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出台助企纾困十条等政策。为招商项目定制提供“基金+资金+供应链”等特色菜单,市区联动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个。针对项目堵点,由大项目统筹办派单、职能部门领办、区领导挂联推进。借力山区海岛县“一县一策”和省级结对帮扶“1+3”机制,全面梳理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四张清单”,有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借力衢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鼓励辖区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入驻,首批已签约保税项目10个。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我们着力培育‘耐心资本’,为企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柯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已设立28支总规模超400亿元的新材料、光电(半导体)产业基金,年度投资额超39.4亿元。其中,由区属国企主导设立的15亿元“信柯”“振柯”光电产业基金,于今年3月完成对元森光电的注资,有力助推其产能释放与效益提升。此外,对制造业企业技改项目给予奖补,并通过政企银恳谈会搭建融资桥梁。

  高效服务与资本赋能的叠加效应,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柯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工业强区,柯城区以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为契机,“五链”融合牵引高质量发展,打好平台扩容、主体培育、企业服务“组合拳”,依托市区一体打造光电产业联盟,并瞄准氟硅新材料、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风口,强化生态关联,招引配套企业,助力龙头企业稳产拓市、释放产能。

  展望前路,柯城区将持续聚焦落实省委“132”总体部署,坚决扛起山区县首批调出县和“工业大县”的担当,以“争首位、争进位”目标牵引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更多柯城力量。


申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