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光电“硬科技”转型成效凸显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激光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激光制造网  来源:全景网

联创光电(600363.SH)近期发布的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全面展现了公司在过去一年及新一季度的经营成果与发展态势。从财务数据来看,联创光电近年来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24年,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4亿元,归母净利润2.41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01亿元,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联创光电在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目前,联创光电聚焦于激光、超导、智能控制三大核心领域,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系统性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到“硬科技”的华丽转身。公司积极推进多项业务协同共进,发展韧性与增长潜能强劲。

  战略卡位高温超导赛道 三大突破引领产业化浪潮

  2024年被视为高温超导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转折点。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温超导单晶硅生长实现“从0到1”的应用突破,核聚变装置工程可行性获初步验证,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工业装备能效革新成效突出。这些成果不仅强化了中国在全球超导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通过“节能+高效”双轮驱动,加速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体系绿色变革。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完善,高温超导正从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球碳中和目标及科技竞争注入核心动能。

  在高温超导领域,联创光电堪称全球领军者。公司参股的联创超导持续深化高温超导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布局,在多个核心领域取得突破:

  感应加热装备方面,联创光电完成极型加热装置现场安装调试与验收,大中小系列标准化超导磁体制造及系统整体测试,轮毂感应加热样机研制且技术初步验证,永磁感应加热样机设计与部件研制并按计划组装调试。

  超导磁体领域,公司有序开展硅单晶生长用系列研发,涵盖Cusp高温超导磁体产品定型与批量生产、水平场高温超导磁体设计及关键技术验证并迭代优化,持续优化结构与制造工艺,完成系列化产线设备研发并建设4套2米以上口径超导磁体产线。

  高温超导聚变磁体按“星火一号”工程需求,开展超导磁体系统总体设计、高温超导导体关键技术验证、生产装备及测试平台建设,初步完成总体电磁及结构参数设计,突破百米级大电流子缆研制、堆叠型与绕包型导体短样全流程制造工艺及低温载流性能测试,完成技术验证用生产装备开发并建成液氮温区15kA大电流导体电磁-力特性测试平台。

  此外,联创超导成功中标某央企及某院所可控核聚变磁体项目,充分彰显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科研成果丰硕,获批19项各级科技项目及资质,获南昌市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认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入围国家八部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截至2024年底,累计拥有54项超导产业专利。

  从光刃迭代到全链条自主化 激光业务筑牢产业竞争壁垒

  近年来,激光装备系统代表的定向能装备,在细分市场中年复合增长率居前。Markets and Markets与Global Market Insights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激光武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5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联创光电聚焦激光业务,已形成完整的产品布局。公司核心业务涵盖高端泵浦源激光器件、激光器集成产品及激光反无人机整机系统,依托顶尖研究所转化科技成果。其推出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产品经用户验证性能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在激光反无人机领域,“光刃系列”不断迭代升级:光刃-ⅠB完成一体化软件架构开发,支持客户定制需求;光刃-Ⅱ攻克多项光学难题,提升电气稳定性与功能效果;光刃-ⅡA自主设计一体化方舱平台,引入优质供应商,增强供应链竞争力;光刃-ⅡC优化光学与电气控制方案;光刃-Ⅲ完成方案设计,形成高、中、低三层次产品体系。

  同时,联创光电在核心技术自主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实现捕获、跟踪、脱靶量输出等全流程图像识别自主化,扩充新目标机型,提升识别精度与速度;达成伺服系统闭环控制完全自主化,开发新版上位机程序并优化PID参数,稳定部署于光刃-ⅠA;实现装备全流程自动控制,支持多装备协同攻击与防御效果模拟,开发多套组网集中控制系统,动态呈现目标轨迹与防区态势,实战验证高效协同能力。2024年,公司完成14件知识产权的详细技术交底与申报资料确认工作。

  智能控制业务稳步增长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并重

  联创光电的智能控制业务在2024年成功实现了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同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并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了这一良好势头。公告显示,2024年度,业务板块总资产攀升至21.31亿元,较上年增加1.8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4.98%;毛利率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彰显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联创光电积极作为、精准发力。专门成立创新研究所,不断强化在智能家电、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技术与制造优势。通过坚定落实聚焦大客户战略,在泛家电、汽车及工控领域成功新增多家头部客户,市场份额得以显著扩大。

  与此同时,联创光电在末端风机驱动、工业车辆控制等关键领域潜心研发,成功推出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既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增长趋势,又牢牢把握住了国产替代的宝贵机遇,为业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焦高端市场轻装上阵 背光源业务重构盈利模式

  据了解,联创光电2024年业绩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源于激光业务与背光源业务正处于结构调整期,由此产生了阶段性的“阵痛”。不过,从2025年一季报来看,这两项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已全面消除,公司战略转型的成效开始显现。

  全景网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激光科技前沿领域,通过战略布局与资源整合有序推进产业升级,凭借先进的技术研发、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高效的生产运营,深度挖掘市场增量空间,成功把握行业上行周期机遇。进入2025年一季度,随着前期积累的大额在手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激光业务板块实现跨越式增长,营收同比增速显著,基于当前业务发展态势,预计激光业务将成为全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持续释放可观盈利空间,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背光源业务方面,联创光电在2024年就开启了战略性调整。公司积极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果断压缩低毛利的手机背光源业务,将资源和精力重点聚焦于平板、车载和工控背光源等高端应用场景。同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包括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以及强化资产风险管控以降低资产减值风险。经过一系列努力,公司在2024年完成了大额手机背光源存货资产的减值计提,卸下了历史包袱。到2025年3月份,背光源业务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传统业务转型进入了收获期,为2025年全年业绩增长夯实基础。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针对激光产业,通过资金扶持与税收优惠,为其技术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对于超导产业,则强化政策引导,加速其商业化进程;在智能控制领域,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创新研发与产业应用。同时,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使相关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政策红利与市场空间共振的背景下,联创光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凭借“激光+超导”双赛道战略、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及产业升级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充分把握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


申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