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星载光交换技术成功在轨验证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2023-10-24 我要评论(0 )   

8月10日,“西光壹号”系列一箭五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自主研发的星载光交换机作为重要载荷之一搭载升空...

8月10日,“西光壹号”系列一箭五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自主研发的星载光交换机作为重要载荷之一搭载升空,开展国内首次高速光交换技术的空间验证工作。

近日,好消息传来,载荷顺利开机多项技术验证试验按期正常进行,地面测试结果表明:星载光交换机各项功能正常,高光谱图像信息完整,下传地面解析后达到 “零误码”“零丢包”水平,实现全部既定目标,高速光交换技术在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星载光交换技术成功在轨验证

搭建覆盖全球的空间大容量光网络,是未来实现海量用户信息互联共享的必由之路。星载光交换技术突破传统技术壁垒,在光域直接将光信号进行交换处理,无需“光/电”“电/光”转换,有效解决了电交换处理存在的“电子速率瓶颈”问题,具有网络资源配置智能动态、通信体制与协议透明、组网扩展灵活、功耗低等优势,是太空“高速信息公路网络的立交桥”,是空间海量数据分配、转发等处理的核心技术。此次试验成功,是继2022年5月20日实现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在轨验证之后,西安光机所高速空间激光通信领域体系化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星上应用,再次夯实了我国未来空间大容量光网络建设的核心技术储备和装备支撑。

西安光机所的星载光交换技术,起步于“十二五”、发展于“十三五”、见效于“十四五”。“十二五”初期,面向空间信息网络国家战略需求,西安光机所率先部署星载光交换技术研究方向。基于四波混频光学非线性效应,利用光波长作为用户地址,在光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进行地址识别,达到无延时全光数据交换目的,避免了光缓存的难题。该技术取得4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研制的全光交换系统作为代表性成果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星载光交换技术成功在轨验证

“十三五”初期,西安光机所开展星载激光/微波融合的光电混合交换技术研究。解决了激光/微波互转换难题,开发了基于IP OVER CCSDS天地互连协议的星载光交换原理样机,吞吐量达到每秒50吉比特,包转发延迟微秒量级。“十三五”末期,突破高速光报文交换技术,探索出“百吉比特量级大容量+纳秒量级低延迟”为核心指标的全光报文交换技术体系,并完成了高速光报文交换原理样机研制。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星载光交换技术成功在轨验证

“十四五”初期,在突破上述一系列高速光交换技术基础上,西安光机所持续攻克光电器件高稳定性、通道串扰抑制、交换链路匹配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星载光交换载荷随“西光壹号”卫星顺利入轨,表明西安光机所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跨越发展的成功转身。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星载光交换技术成功在轨验证

围绕自由空间领域信息高速互联需求,西安光机所不仅在大力发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高速路”,还在大力发展高速光交换技术作为信息“立交桥”,发展全光再生技术作为信息“加油站”,目前已建成集聚光、机、电、热、信息处理、空间环境实验、整机装配和检测等功能设计于一体的、国内较为全面的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科研与工程研制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激光通信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