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光和物质世界的极化不稳定粒子,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验证了一种新型、实用、更有效地制造相干激光束的方法。
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由电流而不是光供电的极化激光器,并且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工作,而不是零摄氏度以下。
这些特性使曾经少数开发的激光器设备进入现实生活,他代表了自1960年最普通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诞生以来的又一里程碑,这一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电作为燃料而不是光。
这项工作可以推动激光器应用计算机芯片替代导线连接,制作更小、功能更强大电子产品。也可以拓宽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及更多方面的应用。
图1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展示了第一台实用极化激光器,制造激光束比传统激光器更为有效,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提出了一种创新设计,包括从设备的顶部和底部移动所需的反射镜到边缘。镜子由灰色条表示,黄色是研究者激发激光的电极,紫色是氮化镓半导体,能够维持极化的理想条件
研究人员并没有考虑开发该设备的具体应用,他们指出当人们创造出传统激光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激光器如今变得无处不在,如今激光器应用于光纤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DVD播放机、眼科手术、机器人传感和国防技术,等等。
发生极化一部分是光一部分是物质,极化激光器利用这些粒子来发光,预计比传统激光器更为节能,采用同样材料制成的新型样机运行所需电力比传统激光器少1000倍。
这一数字是很巨大的,在过去五十年里,我们一直依赖激光器产生相干光,如今我们依据全新理论也可以产生相干光。
巴塔查里亚的系统技术上不是激光器,这一术语最初是受激辐射光放大的首字母缩略词,极化激光器不是受激辐射发射,而是激发极化散射。
典型激光器由光泵浦增益介质材料放大信号,在泵浦之前,增益介质中的大多数电子处于最低能量态,即基态。一旦受光或电流冲击,电子吸收能量转移到更高能级态,积累一段时间,高能级电子比低能级电子多,设备达到了“粒子束反转”状态。一旦有光或电流对激发电子起相反效果,这些电子又回到基态并释放光。
而偏振激光器并不依赖这种“粒子束反转”,所以它不需要很多的启动能量来激发电子,然后再逼其释放光子,阈值电流非常小,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特征。
该研究小组采用合适的材料,包括坚硬、透明的半导体氮化镓,并配以独特的设计来维持受控鼓励极化形成然后发光。
极化是通过光子或光粒子与激子(电子-空穴对)结合产生作用机理。电子带负电荷,而空穴是技术上不存在的电子,但是其行为好像带正电。激子只有在恰到好处的条件下才与光粒子融合,光或电流太强会过早打破激子,只有刚刚好才能形成极化,然后在系统周围弹跳直到能量消耗回到能量基态。在极化衰减及此过程中释放出单一色光束。
研究小组演示的光束是功率非常低(1W的百万分之一)的紫外线,对比之下,CD播放机里面的激光器的功率是千分之一瓦。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第一个可以实际使用在芯片上的极化激元激光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